【家在长三角】一座城 广揽盛邀天下客

来源:安庆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1-17 浏览量:32

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精雕细琢文旅项目和景区景点建设,释放出新业态、新政策、新线路,安庆文旅正不断以开放姿态,加快融入长三角“朋友圈”。

戏从宜城来 韵动长三角

2024年11月29日晚,华灯初上,安庆黄梅戏会馆坐满了观众。由青年演员带来的经典剧目《春香传·爱歌》热闹开唱,引来台下观众一片喝彩。“都说只有在安庆才能听到地道的黄梅戏,今晚在会馆听了一会,很快上瘾了。”74岁的杭州人张伟表示。

离安庆黄梅戏会馆不足3公里的菱湖公园入口处,再芬黄梅公馆坐落于此,吸引八方来客。该馆自2013年底正式开业以来,累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呈献了千余场演出,并于2021年开辟线上剧场直播栏目,成为本地以及江浙沪等地戏迷朋友乐此不疲的好去处。

沿菱湖公园东门步行5分钟至黄梅戏艺术中心,2024年国庆前后,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在这里拉开帷幕,当京剧《游龙戏凤》、昆曲《世说新语》、越剧《女驸马》《孟丽君》等来自各剧团的曲艺精品呈现于安庆的各大舞台,长三角戏曲交流新局面缓缓铺开。

方言相近、地缘相亲,黄梅戏在长三角一带一直颇有人气,除了迎客来,走出去亦让安庆戏曲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2024年7月,安庆市文化馆联合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组织演出团队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上海市徐汇区、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传唱安庆好戏;8月,“黄梅飘香 戏满申城”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重游“福地”,4台大戏、6场演出,让沪上观众在家门口乐享“安庆好声音”……

“满城尽是戏中人,一曲黄梅调,谁人不知是安庆。”一首黄梅歌,传唱大江南北,道出宜城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在安庆,当饱满的艺术种子,与适宜的温度、土壤相遇,便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

文脉绽新彩 闪耀长三角

“件件精美文物都是安庆历史文化的缩影,到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是深厚的历史,更有璀璨夺目的戏曲文化。”2024年11月30日,在安庆博物馆黄梅戏艺术陈列展厅,游客纷纷表示。

近年来,安庆大力推动“文博+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承办文博盛会、举办主题展览、打造新馆陈列、馆店业态融合等方式,为长三角旅游注入文化灵魂。

2024年5月中旬,安庆首次作为“国际博物馆日”安徽省主会场,推出中华汉服秀、黄梅戏名家展演、非遗技艺及传统文化体验等系列主题活动和特色展览,成为全省各地文博场馆交流互鉴的窗口;9月,“2024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同时开赛,安庆85名参赛者17支队伍在市图书馆参赛,与长三角书友共沐书香,分享喜“阅”……

推动本土文化加速出圈,实现文创产业与城市“双向奔赴”。2024年11月,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安庆7个展位,4天共展销商品728件,线下成交金额近3万元;12月3日,“江苏南通·安徽安庆版画作品交流展”在启东美术馆开展,两地48位版画家共80件版画精品汇聚于此,以独特视角和手法展现时代的辉煌与梦想,记录着两地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围绕打造文化地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早已成为探寻安庆文化产业的重要窗口,是市民群众“首展首秀”的舞台,更是孕育长三角文化创新的大平台。

城乡新花样 相约长三角

2023年12月,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公布,长三角有10条街区上榜,安庆古城·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位列其中。

“今天来古城倒扒狮街,赏夜景、吃美食,再到国风馆拍一组黄梅戏戏服写真,十分惬意。”2024年12月5日,上海人刘静特意坐高铁来安庆旅游打卡。

“2024年9月下旬艺术节开幕以来,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客流量出现‘小高潮’。国庆假期,街区单日接待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运营企业负责人王金萍介绍。

近年来,安庆先后启动钱牌楼街东扩、二陈故居修缮、大南门街复建等一系列古建筑修缮保护开发工作,带动历史街区夜经济和旅游消费,实现街区从保护、修复到复兴的华丽蜕变。

“目前,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历史建筑58处、文物建筑29处,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另有非遗项目11余项、4家‘中华老字号’门店,‘戏曲+’餐饮、文创、民宿等新业态下的经济效应逐步显现。”王金萍说。

在安庆各大休闲消费街区,咖啡店、休闲书房、特色民宿等消费和服务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少间·临江隐民宿2024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累计收入约86万元;跟随总书记的脚步,全国各地游客慕名来到安庆桐城六尺巷,日均游客过万……

“推动文旅合作走向纵深,从‘好邻居’变为‘一家人’,‘拥抱’长三角要‘抱’得更紧。”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庆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理念充分贯穿于文旅事业各个环节,不断完善旅游设施,丰富业态产品,更好推向长三角客源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