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长三角智慧农业发展论坛上,专家呼吁—— 农业生产要从“经验依赖”转向“数据驱动”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25-04-14 浏览量:31

“一个智慧番茄,我们团队种了近10年。团队积累了30亿个智慧番茄种植高质量数据集,在系统平台上应用了32种核心算法,可以初步形成3个高质量数据产品。”在参加第三届长三角智慧农业发展论坛期间,农业农村部长三角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任妮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智慧番茄种植的成功,离不开高质量农业数据的支撑。

数据是智慧农业创新的基础,打造现代农业智慧“大脑”,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透明化,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此次论坛上,近千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分享最新经验成果,热议农业如何从“经验依赖”过渡到“数据驱动”。

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陈天恩调研走访了江苏省13个市。在他看来,产学研用的关键在于“用”。“当前,业界对智慧农业的核心诉求在于节本增效,希望性价比高,简单易用。满足这个诉求,可以借助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帮助小农户与智慧农业技术接轨,让他们切实从农业智慧技术应用中获得红利。”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认为,要抓住机遇,通过与信息科学、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跨界合作,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水平,更新农业经营模式,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农村,在智慧农业发展中寻求新岗位。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一块高地。从江苏的无人化农场到上海的智能灌溉系统,从浙江的数字乡村平台到安徽的智慧育种技术,长三角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72%,数字技术覆盖超60%的规模经营主体。

其中,江苏持续加快技术、装备、数据融合应用赋能增智,目前共建设各类无人化农场283个、智慧农牧渔场225个,智慧化应用场景不断扩展,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网络初步构建。据统计,江苏全省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的无人化农机作业每亩可节约成本约300元,增产约50斤,减药约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克华介绍,作为我国农业气象和农业模型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2018年组建了智慧农业团队,并先后建设农业农村部长三角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等9个省部级平台。该院围绕设施果蔬、大田稻麦、特色水产等领域打造的“场景+链式”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已在江苏多地推广应用,为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介绍,他们正在谋划推动农业农村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农村部长三角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组建团队,联合开展AI for Science装备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