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
如今,关于“长三角”的发展叙事已愈加丰满起来。
3月21日
一年一度的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
2025工作推进会在苏州举行
会议期间
无锡企业日联科技
分享了一个发展故事
看中长三角区域广阔的高端制造业市场,16年前,定位工业智能检测设备的日联从深圳“迁户”无锡。对于这份“信任”,长三角的土壤给予了丰沛的回报:企业方圆50公里范围内集聚出一片广大的客户群,包括安费诺、通富微电、长电科技、村田、BYD、舜宇光学等几百家大型企业;无锡总部内,大部分的创新人才都来自长三角地带,日联核心产品微焦射线管打破日美垄断,构建了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
“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的这几年来,日联完成了从长三角向全球市场的迈进。”身处会议现场,日联科技市场总监石伟感慨。而这种以协同合作、资源连接谋求发展的形式还在深入,石伟透露,公司以AI智算体系为核心,构建"算力-算法-场景"三角架构:已着手在无锡建设智能算力和数据中心,同时依托上海日联瑞泰子公司AI大模型开发平台,通过日联研究院构建数十个垂类场景工业影像解析系统,为智能制造提供可落地的AI解决方案链。
这也是无数长三角企业的成长故事。
为什么长三角一体化的“老酒”愈酿愈醇?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承担着“不一般”的考量。
放眼中国经济版图,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是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承担着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发挥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的重责,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是一种历史必然。
“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联盟以‘融合创新、协同发展’为宗旨,将聚焦科技创新、加强跨区域合作,发挥智库作用,实现共赢发展。”会议上,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2025年轮值主席、苏州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俊表示。将“一体化”和“高质量”深度绑定,透过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这一“窗口”,或能看到这块热土“并步快跑”的确切路径。
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于2020年11月由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上海交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长三角发展部联合发起成立,目前已有37家成员单位、覆盖江浙沪皖“三省一市”。
去年,联盟围绕“太湖湾科创带”“宁杭生态带”“长江经济带”等重点课题,绿色生态、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与产业创新等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在助力长三角地区经济、科技、文化要素流动,促进城市间协同创新、共建共进过程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今年在苏州办会
联盟的“智库”定位
让这里成为吸引长三角目光的“聚能场”
“从经济热词中领会中央经济政策精神”“苏州科产融合着力点与突破路径”“构建城市创新可供性: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精神和重点任务”……在各类思想火花的碰撞间,可以看见的是,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将持续向纵深推进,江苏是关键一核,更微观一些,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无锡,不正是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总体来讲还是要围绕一体化的目标,各展所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卢刚介绍,作为区域协同合作的一个先行示范平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不破行政隶属前提下打破行政边界,五年累计形成了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52项已经面向全国复制推广。他认为,无锡与上海在地理位置、文化、产业等方面有着很深的连结,两者间的合作潜力尚待开发。
这一观点同样引起无锡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首席专家、联盟副主席徐重远的共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双轮驱动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长期课题。”她看到了科技和产业“两块皮”的问题,同样也看到了无锡的城市禀赋——一座高高隆起的实业之城、产业高地。“科技创新的最终落脚还是产业,积极与上海等地的科创资源对接,发挥我们科技工艺的特长,抓住最有价值的产业转化端,何尝不是一种协同突破。”徐重远认为,可在科技攻关上联手,形成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接。
“总书记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指示,无锡从乡镇企业发展先驱,到如今,应当发挥更大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表示,比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等无锡的优势和强项就是破局的“关键棋子”,不断挖掘新质生产力,无锡可以起到引领作用。
讲长三角一体化,讲的是产业、生态、文化等全方位融合的“大故事”。
在无锡,已经能感受到“春意萌动”。去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明确提出“鼓励地理相邻、协作紧密、跨区域的集群联合参赛”。而无锡新增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苏南特钢材料集群皆是以跨区域合作的形式突出重围,释放出强烈的信号。
与此同时,无锡全力推进苏锡常都市圈建设,牵头编制环太湖科创圈空间协同规划;开创环境共治新机制,牵头与常州、苏州、湖州等兄弟城市建立“联合河长制”等联动治水新机制。
从“太湖明珠”到“战略支点”,无锡在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的叙事中的“声量”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