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村远眺)
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农林村紧邻市区,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怡人,被称为铜陵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近年来,农林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机遇,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后,农林村乡村振兴迈出了新的步伐。全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766元。农林村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省地共建体育特色小镇等光荣称号。今年9月,又被列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单位。
抓班子,强化组织领导
村级班子是乡村振兴的龙头。农林村始终把村“两委”班子建设摆在首位,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规定和制度,如村干部坐(值)班制度、学习制度、廉洁自律制度、一诺双评制度等,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规范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行为。村党总支坚持党性教育不放松,制度化开展“两会一课”学习,着力打造廉洁自律、作风民主、办事公道的村“两委”班子。多年来,农林村干部无一例违法违纪事件发生,“两委”班子成为群众信得过的“领头雁”。健全的制度和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也使得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能圆满完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抓发展,加快经济建设
在经济发展中,农林村注重发挥本地果木资源丰富等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打造了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的村级经济发展项目,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农旅结合模式为指引,不断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组织开展闲置农房出租、闲置土地流转,逐步将传统农业转变为农事体验、民俗风情、特色民宿、运动休闲等新型旅游业态,激活乡村“美丽经济”。二是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立了多彩农林投资有限公司,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了集体经济持续发展。三是拓宽就业渠道。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这一现实,村“两委”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纽带,大力实施农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引导农民开展多种经营,促进劳动力转向新兴产业。通过培育景区农家乐、民宿、苗木花卉基地建设,鼓励致富能手积极参与农林景区建设;围绕苗木、花卉、茶叶、果树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扶持有经济头脑、有志向的年轻党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带动了一大批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打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发展后劲。农林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抓基础、培后劲,巩固小康建设成果。他们集中有限的资金,引进项目,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小康村建设水平。近年来,先后投入3000余万,开展“三清四拆”、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采石场周边环境整治、新增道路土地征收、路边培土种植花草等工程,重点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和改造工程,新建和拓宽公路赛道16.2公里并进行白改黑,完成新河、新闸、四塘、桃冲4个村民小组农户房屋外立面改造提升工程、全村水系疏浚整治工程、绿化提升工程、负离子监测安装工程、登山步道、仿木护栏以及“农林花海”项目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均配套完善。同时,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和“三大一强”工作,按照“户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的模式,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合理设置垃圾桶位置,对旅游公厕及垃圾屋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集中开展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整治,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新农林。目前,村内所有垃圾均实现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村委会还专门卫生保洁员,对村内垃圾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确保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保护大气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严格落实“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去年以来,农林村重点抓好秸秆禁烧及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加强水体保护,推进红星河综合治理, 农业生产后劲十足。
树新风,强化文明创建
从思想教育入手,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大力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村里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统筹文明村创建工作,并制定了文明创建目标与规划,保障了文明创建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常态化开展。村党总支要求党员带头,以身作则,做文明人,说文化话,干文明事,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带好头。通过举办道德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村民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寓教于乐,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村民爱村庄、护环境,做新时代的文明人。村里还多渠道筹措资金,改造村民健身场所,置备健身器材,供村民健身娱乐使用;利用村民文化广场,多次举办“走进美丽新农林”等大型系列演出活动,全面促进文化健身与生态旅游的高度融合;建成农家书屋,方便群众学文化、学政策、学科技,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村民的思想觉悟,群众文明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积极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绿色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带动了村民生活方式的好转。村民们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蔚然成风,生活中不攀不比、不浪费,婚丧嫁娶现在也不讲排场,大操大办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科学、文明、健康成为村民生活方式的主旋律。
(文明创建宣传栏)
重法治,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农林村充分发挥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做好社会矛盾的化解,依法治理,力求家庭矛盾不出户、村内矛盾不出村。村调解委员会吸纳本村为人正派、威望较高的村民参与矛盾调解,组织他们作为民情联系人,主动了解群众诉求,发现矛盾,及时化解,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提高村民的法律素养,农林村还经常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通过发放法律条文、观看普法宣传教育片、邀请专家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村治保小组充分发挥村工会、共青团、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的桥梁纽带作用,集各方之力开展治安巡查工作,从而使全村十多年未发生过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黄赌毒、偷盗抢,无黑恶势力、非法宗教、邪教活动等不文明现象。农林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正在由全面小康向着全面振兴大踏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