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区石马村:从“负债村”到“示范村”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1-11-13 浏览量:12

马鞍山雨山区向山镇石马村位于镇西南侧,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5人,村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6个网格党小组,党员101人。2007年时的石马村“怀抱”于南山矿厂区,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恶劣,村级集体经济缺少“造血”功能,村集体负债达50余万元。穷则思变,石马村党委不等不靠,强化党建引领,抢抓发展机遇,做活产业文章,广拓增收渠道。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石马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先后荣获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文明村、市金牌管家等称号,曾经远近闻名的“负债村”蝶变为家喻户晓的“示范村”。

△石马村整体村貌

党建引领

“新农人”带活“新产业”

以前,村集体负债累累,村民也是人心涣散。石马村党委书记王木林深知,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要改变现状,必须因地制宜找到适合石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于是,王木林带领班子成员走访党员群众,征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王木林了解到村民王爱民通过自营花卉苗木走上致富路。通过深入交流和思考,王木林认为,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可充分发挥石马村土地资源优势,村民对搞种植也不陌生,加上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花卉苗木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去做的产业。

△马鞍山市爱民花卉合作社

思路决定出路,敢想还要敢干。王木林当即召开村两委会议,集体研究作出在全村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特色产业的决定。

产业方向明确了,但要发动群众,还需要有个“带头人”的示范引领。村党委再次大胆突破,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将“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安徽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王爱民纳入村党组织班子,带领村民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实现共同致富。

“新农人”王爱民也不负众望,他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编写花卉苗木新品种及栽培技术培训资料,免费送给村民。另外,他每年都要组织村民开展现场教学,增强种植户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王爱民向村民传授苗木栽培技术

集思广益

“土疙瘩”变身“金疙瘩”

产业明确了,村党委又建立班子成员联系网格党小组、支部书记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开展分级家访活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群众提出的将村废弃农田、林地、复垦矿山等闲置资源资产“物尽其用”的建议,村党委当机立断,对村闲置资源资产进行整理,免费转租给承包户进行花卉苗木种植,先后成立爱民花卉合作社、金色家园合作社,开设军伟苗木农业公司、曾家现代生态农业园2家企业和童年时光等3个家庭农场,同时积极引导村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入股,让“村民”变“股民”,农民变工人。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吸纳社员143户,从业人员900多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种植户年收入达5万余元。

△石马村家庭农场

拓宽渠道

“新机遇”激活“新动能”

2021年,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启动“向山大会战”,全力推进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敏锐的石马村党委积极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决定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变“单腿”走路为“双腿”走路,成立石马村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依托矿山平台,承接生态环境治理、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和周边企业配套设施等各类服务性工程,积极对接镇村道路建设、绿化管护、环卫清洁等就业岗位,帮助106名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300万元。同时积极开展股权改革,整合盘活闲置山林50亩、工矿废弃地218亩,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预计2022年收益可达85万元。

△石马村闲置用地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