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蚌山区燕山乡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引导全乡党员干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主题教育成果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迈出新步伐。
学做结合 让主题教育更加深入
主题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燕山乡兼有农村、城市、非公等领域,为了突出一个“实’字,乡党委统筹兼顾,采取分层次、分领域制定特色学习计划,把“乡村振兴”“红色物业”“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等成功经验渗透进理论学习中,要求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好集中学习的同时,督促党员开展个人自学、落实边学习边讨论的要求。
为了在主题教育中发挥红色资源引领作用,燕山乡借助孙家圩子渡江战役纪念馆,择优选拔一批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宣传员开展特色党课,将孙家圩子村红色文化作为团结凝聚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有效载体。
此外,燕山乡认真检视分析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的薄弱环节,引导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强担当、勇争先、有作为,针对软弱涣散村信访矛盾突出问题开展司法宣传活动,指导薄弱村按照规范要求建设党员活动室,实现主题教育从“学”到“做”的深入推进。
聚焦需求 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检验主题教育推进是否有力,根本标准是群众满不满意。为深化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燕山乡结合深入推进党建引领“243”乡村治理模式,依靠乡领导联系重点监测户、村“两委”包片(自然庄)、党员联户三级工作平台,着力破解了一批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次主题教育,乡里和村里的干部不光带着我们学习,还常常能主动上我们家门,帮我们解决身边事。”铅山村开展集中学习讨论时,参会党员有感而发。
近日,燕山乡领导为铅山村老党员开展送学上门时发现,铅山村施胡李进村路至铅山村山头路面狭窄,容易造成道路拥堵,影响出行安全。于是铅山村山头路面拓宽项目,经过乡党委研究后便提上了日程。
常看万家灯火,常思百姓忧乐。除了为铅山村修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燕山乡聚焦群众身边事,启动了环郊线亮化工程、水塘周边护栏维修、“医疗下乡”义诊活动等项目10余件。在主题教育的“大背景”下,燕山乡找准群众身边事这一“小切口”,让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变得能解决、有落实。
突出实干 让产业发展更加兴旺
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之基,要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燕山乡结合主题教育鼓励各村党组织书记以学促干,围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讲思路、谈措施,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燕山乡燕山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内的燕山新村小区为拆迁还原小区,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众占居民总数70%左右。小区长期存在环境差、设备损坏严重、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等物业服务问题,物业费收缴率不足10%。
在原燕山新村物业撤出后,燕山村“两委”担当作为、主动谋划,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股东成立蚌埠燕集物业管理公司,通过村办物业的新模式将服务村民的理念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融合,带动12名村民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带来收益25万元。近期聚焦村民矛盾需求,开展物业服务提升活动,大力整顿小区环境、维修损坏设备,村民满意度迅速提升,物业费收缴率高达85%。
不止是燕山村,如今在燕山乡,各村都在围绕实际探索更“接地气”的发展集体经济方法路径。孙家圩子村探索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借助渡江战役纪念馆红色资源成立文创公司,首批39个品种近百件文创产品已在游客接待中心展出;定庵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燕山乡农产品传统加工体验及销售基地;机场新村启动打井、铺设地灌、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流转整修出10亩土地成立赤松茸种植合作社;梨朱村依托安徽水利江淮植物园项目引进社会资本创办乡村旅游实体等项目……一个个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不断涌现,呈现出在全乡统筹下“多点开花”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