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集镇:小艾草 大产业·
盛夏时节,在怀远县包集镇艾草种植基地,一垄垄、一簇簇艾草,长得分外旺盛。这些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艾草收割后将被送到加工厂,摇身变成艾绒艾柱等产品,走进城市的医疗和养生机构。
近年来,包集镇以“党建+产业”为翼,将艾草种植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招引艾草加工企业,走出了一条艾香四溢、富民强镇的乡村振兴路。
走进安徽兰琪儿艾业有限公司打绒车间,设备轰鸣,工人们有的在上料,有的在查验艾绒质量,繁忙的景象甚是喜人。在艾柱生产车间,上绒、压实、成卷等,经过自动化设备一番操作,一个个圆滚滚的艾柱就生产出来。公司销售负责人兰梅介绍,我们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规格大小不同的艾条和艾柱。目前,公司生产有艾绒、艾柱、艾条、艾叶精油、艾叶茶、艾香、艾叶皂等艾制品,月产值200万元左右。
单打独斗难成大事,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计。在包集镇,村企合作共建成为常态,闲置的砖窑厂、村委会办公场所、校舍……这些沉睡的资源重新焕发生机。桥口村、薛场村通过收取场地租金增收,包集村、北严村等则通过投资入股实现分红,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增长。今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年收益有望突破千万元大关。
同时,包集镇还积极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动艾草种植智能化、标准化发展,加速了当地农业现代化步伐,增强了包集农产品区域竞争力,其中特色艾草产品在周边区域已声名远扬,并搭建起覆盖邻近地区的销售网络。
从单纯的一产种植,到二产加工、三产品牌营销的华丽转身,包集镇艾草产业形成闭环,实现产业链全面升级。
近日,龙亢镇“夏季村晚”文艺表演暨乡村治理积分兑换活动在省级和美乡村关庙村举行。村民自导自演的歌曲、舞蹈、小品等节目,反映了乡村文明新变化。现场村民用平时累积的积分免费兑换商品,小小积分兑出了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图为群众在趣味活动泥潭捉鸭子中全力抓鸭。 何婕 摄
· 白莲坡镇:多举措加大年轻干部培养·
近年来,怀远县白莲坡镇加大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健全常态化培养机制,把能力提升、严管厚爱、激发热情有机融合起来,多举措、全方位提高年轻干部素质能力。
精心培养,提升能力。利用“线上+线下”对年轻干部进行全覆盖、多方位培训,确保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今年以来,定期举办各类培训课程3次,涵盖政策解读、基层治理、群众工作等方面。建立“一帮一”结对帮带制度,让经验丰富的干部指导年轻干部,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岗位、提升能力,目前共建立13组“一帮一”结对。定期组织年轻干部交流研讨、工作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促进年轻干部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日常监督、定期考核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督促年轻干部紧盯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并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
合理运用,激发热情。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主阵地”,目前安排13名年轻干部到安全生产、基层治理、信访维稳等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基层情况、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提升为民办事能力。对于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及时放在重要岗位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成长。2023年以来,共提拔镇党委委员1人、镇人大副主席1人、副镇长2人,股级干部15人。
日前,怀远县万福镇“夏季村晚”暨乡村美食文化活动在**新村举行,活动设有美食展、民俗展、非遗展、文艺展以及乡村治理积分兑换等。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品味乡村美食,观看精彩文艺节目,了解农耕文化,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王春娟 李雪蕾 摄
· 徐圩乡:提升乡风文明 推动基层治理 ·
日前,在怀远县徐圩乡梨园村党群服务中心,村“两委”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聚在一起,共同探讨近期村里红白事办理章程。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统一规范婚丧事务办理流程。
近年来,徐圩乡将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着力点,通过完善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多种举措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村规民约让乡村治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梨园村以完善村规民约为抓手,将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家风传承、基层治理等理念融入其中,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性、实效性。同时,结合本村实际,调整充实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成员,走村入户征集村民意见、建议,制定婚丧事办理、道德评议章程,并写入村规民约,切实让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风尚。
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风尚。在推行移风易俗过程中,梨园村高度重视听民意、察民情、汇民智、聚民力,通过建立健全“一约四会”,让群众成为文明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和评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