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黄岩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1-03 浏览量:20

磨豆腐、捣麻糍、做年糕、蒸馒头、酿米酒……随着新年的临近,连日来,屿头乡沙滩村悠闲“有味”的乡村“慢生活”吸引了一波波前来参观体验的游客,村里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橘乡有了更多新风景。

2019年,我区立足“中华橘源”建设,靶向发力、守正创新,抓牢蜜橘产业振兴“主引擎”,践行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以橘为媒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城乡融合新标杆。

“十里富庶地,澄南梅橘源”。蔡家洋村是我区精品黄岩蜜橘的生产基地之一。“村庄里有橘树,橘丛里有村庄”是蔡家洋村的特色。蔡家洋村的精品本地早柑橘种植基地,面积逾千亩。近年来,当地通过打通蔡家洋内河断头河,连接永丰河和东南中泾河,恢复蔡家洋村的河网水系,促进橘树的补水;通过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增强柑橘园内橘树的微量元素吸收;并在各个区块的橘树之间配备电子灭虫灯,加强绿色防控,减少灭虫农药的喷洒,使得结出的果实更甜,品质更高。

在品牌经营上蔡家洋也形成了“精品本地早”的理念,制定“皮薄、纹细、味香、色金,糖度12以上”等具体的标准。“只有经过激烈‘选美’比赛留下的本地早才会被摆放在专门设计的容器里封装成精美的礼品橘。这样的橘子,不仅好看,而且好吃,才能真正代表蔡家洋本地早的品牌。”蔡家洋合作社相关负责人林锦荣介绍。

借乡村振兴之力,重振千年橘乡雄风。作为“中国蜜橘之乡”,我区以“中华橘源”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实施蜜橘振兴计划,不断推进优质柑橘基地建设,以柑橘科技研发推广园区、现代化种植园区、柑橘罐头产业园和柑橘产业综合体四大“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年来,我区新增柑橘良种3500亩,引进优质工商资本3家,连续三年举办黄岩柑橘旅游节。以“百年橘树、千年橘乡、中华橘园”为主题的黄岩贡橘园,在中国柑桔学会学术年会期间大放异彩,成了我区又一新兴地标。

此外,围绕“中华橘源、山水黄岩”主题,我区突出西部美丽乡村风景区、中部农旅结合示范区、环长潭湖乡村休闲风情带、“演太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沙埠佛岭慢生活廊道等精品线路、精品区块建设,打造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内涵丰富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得益彰的是农文旅融合发展。潮济古街、蓝美庄园、中德农场、绿沃川农庄和省级特色农家乐长潭村组成了农业特色观光小镇景区,构建了集果蔬种植、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文化展示、美食品尝、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同时我区大力培育以文化体验、摄影绘画、农副产品加工、水果采摘等为主导的休闲旅游产业,推动乡村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环境的共同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发挥人才的带头作用,还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培育人才。”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康说。去年,我区携手同济大学建立了全国首家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致力打造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合作培养一支懂农村、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和建设人才。截至目前,该学院共有40批2409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省外18批次、792人。

我区还全力打通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下乡”通道,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和各类主体活力,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提速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依托“百企扶百村”和“千名乡贤帮百村”等活动,引导400多名乡贤返乡投资,112家区级百强企业“1对1”结对易返贫村,21个商会和协会助推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并创新开发“优融通”“蜜橘贷”等信贷产品,推出高山蔬菜、杨梅、蜜橘等特色农业险种,为农民撑起“保护伞”,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我区将继续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通过擦亮乡村振兴学院金名片,打造现代特色农业样板区,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共建湾区生态圈。”杨康说。

让农业更绿,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如今,昂首阔步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我区绘就的锦绣画卷越来越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