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互联网+农业+创客”模式:浙江浦江县新光村乡村振兴案例评析

来源:知乎 发布时间:2020-07-04 浏览量:26

一、情况概述

清乾隆年间,新光村始祖朱可宾(灵岩公)开始在杭州、湖州一带经营木材、靛青染料和茶叶生意,富甲一方,号称“朱百万”。灵岩公自己赚了钱,不忘乡亲百姓,他赈灾济贫、修桥铺路、建渡口、开办免费学堂等。他花重金从杭州请来高人为其设计规划大庄园宅邸。该古庄园距今已有270余年历史,总面积15000余平方米,灵岩古庄园是仙华文化的有机组成,更是浦江在清朝中后期儒家文化的次中心,时称“金华第一村”。

如今,在这个充满浙商三百年传奇经历和故事的江南大院里,成功引进县青年创客联盟,融入老文化,增加新精神,打造青年创客基地和文创园,开设多样化店铺,打造“线上线下体验化的物联网,为创客打造一个创业平台。新光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浙江特色旅游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还被评为市、县卫生村、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金华市级生态村,绿色村庄,浦江县美丽庭院建设示范村等。

二、具体措施

(1)大力发展生态农林业

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俗称廿五都朱宅,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村落,东为浦江绝景之一的朱宅水口,南为中华山、笔架山、元宝山和瞿岩古道,西为马岭景区和著名奇石美女峰,北为青龙山、高坞,S型太极溪环绕古村,现有森林面积5500亩,耕地540亩。新光村是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村,村内始建于1938年的明清建筑灵岩古庄园,距今近300年的历史,古庄园古色古香,井田方正格局,身处其中,说不清的幽静与沧桑。目之所及,做工精细、恢弘气派,由衷感叹先辈们的巧夺天工。 

近年来,新光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的支持下,围绕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产业较好较快的发展。在新光村附近已有千余亩的农业种植基地,内含香榧苗木、香榧果实基地、水果种植基地等,年产值达到八百余万元。另外,新光村道路两路两侧还有百余亩苗木花卉种植基地。

过去,新光村曾是个典型的水晶加工村,全村曾有316家家庭作坊式的水晶加工户,水晶废渣废水随意丢弃排放,严重破坏古建筑格局。以“五水共治”为契机,新光村彻底整治水晶行业,水晶加工点全部得到取缔或搬移,违章建筑全部拆除。

2015年以来,新光村的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创建美丽乡村,全面开展应保护古建筑的修缮工程,全力拆除地处古村落核心区的不协调建筑,对不符合历史文化风貌的部分现代设施按古建筑的风格统一进行改造,实施了三线入地工程,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不协调房屋拆除户安置工作、村内标志标牌系统建设、村入口景观工程和村污水处理改建工程等,大力发展乡村环境绿化和自然生态保护。

(2)打造旅游 “新光模式”

2016年至今,新光村实现了空地绿化全覆盖,村内生机勃勃,花团锦簇。实现“党建+”模式,由党员带头义务劳动,党员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党员监督联系户各项工作。全村共有30余户农户开办农家乐,由村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自我管理和监督体系。

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新光村开创了自己的开发模式。在新光村旅游,不仅可以参观浦江县青年旅游创客基地·廿玖间里、双井房文创艺术馆、十间里和十三间里;而且还有小酒吧、青创咖啡、茶吧、书吧、手工DIY展示体验、创客店铺、密室逃脱、民谣基地、乡村红磨坊、小吃广场等。新光村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村庄的文化魅力,发展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实现了美丽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廿九间里”。“廿九间里”有南北各十间,东、中、西各三间,是远近最大的单幢古屋;曾是灵岩公长子静斋公的住房;设有六个大小天井,寓意六六大顺;四周设有五个大小台门,体现了古代“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设计;楼上楼下都设有回廊,犹如迷宫一样,整栋房子设有八道防火墙,可及时有效控制火情蔓延。俯视古庄园,集合了徽派和杭派建筑风格,马头墙此起彼伏,美不胜收,有江南的“乔家大院”之美誉。

“新光建设模式”的成功为其他地方古村落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新光村创客基地已具规模,目前有店铺40多家、掌柜70多人,节假日游客最多能达到数万人;成功打造了旅游新业态。创客基地吸引来的人流,带动了新光村乃至茜溪全线旅游产业的发展,新光村周末举办美食节,村民通过提供美食从发展旅游上获得了收益。

目前,新光村在摘得“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后,持续保持当前良好发展势头,立足规划,以创建AAA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为目标,着重开始打造“度假、休闲、娱乐、农家乐”等项目为主导的具有地方特色、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

三、启示借鉴

(1)转型升级,发展旅游

相传新光村先祖朱可宾经商发家后,特意从杭州聘请规划设计师,于1738年在茜溪旁建造了廿玖间、诒榖堂、双井房、桂芳轩等婺派建筑,共有200余间房子,被称为灵岩大庄园。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几位上海师傅在虞宅乡从事水晶加工,让水晶产业在浦江县生根发芽。新光村朱祖民1984年创办了新光装饰品厂,从事五角珠、八角珠等水晶产品的加工业务。水晶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新光村逐渐红火起来,不少云南、贵州、江西等地人员熟悉水晶加工业务后,投资购买设备,在村里租了房子办起水晶加工点,自己生产经营。隆隆的磨珠机整天转个不停,新光村的大街小巷变得越来越闹猛。据了解,新光村最多时有316家水晶加工点,外来人口有上千人,廿玖间等古建筑里都住满了外地人。水晶产业发展在给村民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废渣乱倒、废水直排等污染问题。

2013年10月,浦江县在全省率先打响了“五水共治”第一枪,开展治水和水晶产业整治提升。2015年10月,虞宅乡政府与浦江县青年创业者协会达成合作协议。陈青松带着20多位青年创客成功入驻廿玖间里,用他们的青春和激情,开始了梦想之旅。旅游互联网和农业创客的先后进入,二鱼堂、一江蓝旗袍、传世刺绣、曼漫慢……花艺、手工DIY、非遗文化、手工美食等等,廿玖间里成了青年创客们放飞梦想的舞台。

新光村乡村旅游开发以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多,平时日均游客量达5000多人,周末和节假日更为火爆。新光村从水晶整治、修缮古建筑到引进创客基地,成功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型升级,先后荣获第四批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全国十大跨界旅游创客基地等荣誉称号。

(2)创客为主,创新业态

为了响应国家旅游局“旅游+互联网”富民计划的号召,在虞宅乡政府的支持下,浦江县青年创业者协会牵头,2015年10月,新光村廿玖间里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应运而生。廿玖间里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始终聚焦于软件环境的打造,重点吸引非遗手工类、民宿类、轻餐饮类等适合亲子和轻度假类型的40多位创客进驻,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十大跨界旅游创客基地”、 “两美浙江”经典示范项目,并获得浙江旅游创新融合奖等。

此外,廿玖间里还开创了“乡村旅游线上平台导流,线下体验”的旅游新模式,全力打造旅游农产品新品牌;与台湾设计联盟、韩国设计中心合作,升级浦江农产品、旅游产品、文化产品,统一形象、统一品牌,提升浦江整体形象,并推向全国市场,带领浦江青年创业创新。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廿玖间里二期规划引入高端民宿、国际青旅、乡村红磨坊等项目,丰富廿玖间里的业态;吸引更多的世界青年集聚新光村;同时整合旅游创客APP平台,打造 “旅游+互联网+农业+创客”的“浦江模式”,为浦江实现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