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全省“新春第一会”将乡村人才工作纳入“三支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宁波持续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培育了一大批现代“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此,我们特推出“新农记”专栏,宣传各地做法成效,集中展示宁波“新农人”风采。
叶圣鸟被评为第六批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薄永明获省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金雁奖”,郭斯统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他们是鄞州区现代“新农人”中的佼佼者,也是鄞州乡村人才“森林”中的“冰山一角”。
推动品牌赋能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在鄞州,给农民开设“充电”班是常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要大力培育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新风貌等现代化特质的‘新农人’,积极推动农业农村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鄞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宾说。
鄞州区组织实施“绿领人才”工程,打造“鄞农优学”农民培训品牌,坚持把农民“带出去”、把专家“请过来”。仅2023年,组织粮油稳产保供、乡村创业创新、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等培训35个班次,培训达2354人次。《“鄞农优学”筑农芯高地》案例入选浙江省农民培训促富品牌名单。
在抓好普及性培训的基础上,为提升农业人才培育质量,鄞州区还推出了“青牛”计划,通过部级“头雁”项目培育、省农科院在职研修生培养、省乡村CEO培育、省农创客培育、市领军人才培养等系列平台,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现代“新农人”。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1人获评省级乡村工匠名师,17人入选部级“头雁”项目。
健全“新农人”培育体系
建强农民培训阵地,是培育好现代“新农人”的必然之举。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公布首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名单,鄞州区天宫庄园农民田间学校、东钱湖福泉山茶场农民田间学校成功入选。至此,鄞州区已累计建成农民田间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2所、省级8所、市级1所。
良禽择木而栖。鄞州区始终坚持筑巢引凤,大力开展“青苗”培育行动。2020年,率先成立农创客发展联合会,2022年创办农创客发展有限公司,推出横溪农创园、咸祥鲜2°创客工坊、瞻岐山禾海创客孵化器等一批镇(街)农创客孵化平台,吸引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农人”投身农业农村。
制定出台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扶持政策,围绕推动乡村人才数量质量全面提升、打造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健全乡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健全乡村人才工作引领和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加快推动全区乡村人才队伍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农创客达721人,优秀农创客汪琰斌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并获省农创客“金雁奖”。
构筑乡村人才高地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新农人”们正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
近几年,鄞州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涉农院校、农业企业等招才引才平台作用,做大农业人才的“基本盘”,推动人才智力向农业产业集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加快布局一批农业重大科创平台,硬件“家底”日益丰厚,累计建成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省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农业企业研究院1个、部级科技小院2个。
通过“甬江人才”工程,累计引进现代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9个;加大种业“高精尖”人才引育,累计引育种业高端人才100余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70%。
“以博士为代表的各类人才,已成为推动鄞州农业科技创新、产业进步的引领者、主力军,他们为鄞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鄞州区农业农村局有关同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