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全景图
浙江在线12月6日讯 沿着平坦的乡村公路走进内孟村,分布式光伏板在屋顶整齐排列,阳光下错落有致的新式农舍熠熠生辉。从高空俯瞰,这些光伏板如同巨大的拼图,与周围绿意盎然的茶山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以前咱们村96%的营收收入都来自茶产业,但现在我们有了第二个‘致富密码’。村民们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丽水市松阳县新兴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叶承晖指着屋顶介绍道,而他口中的第二个“致富密码”正是由省能源集团投资帮扶的屋顶光伏项目。
自2021年以来,全省国资国企围绕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使命新任务,把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与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结合起来,系统谋划实施国资国企勇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主力军“136X”行动,着力激发国企活力创富、集聚要素资源增富、提升产业能级促富、服务民生事业助富、多跨联动合作带富、基层治理共建帮富,推动省属企业“一企一策”抓好落实。截至2023年底,共投入帮扶资金1.4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9个,采购帮扶农产品891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帮扶2499人,浙江国资国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坚定承诺。
在浙江的青山绿水间,一场关于责任、创新与共富的生动实践正在徐徐展开。
精准施策,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因地制宜,因时施策。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浙江国有企业通过精准识别帮扶需求,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帮扶资源,精准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缙云县胡源乡,这个丘陵地形为主的地区,距县城约14公里,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下辖的7个行政村均为省定的经济薄弱村。面对年轻劳动力流失、农村空心化以及缺乏多元化消费业态等挑战,胡源乡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思路。省国资委驻村干部谢剑波表示:“结合胡源乡的人口、土地和自然条件,发展农文旅融合的文旅产业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据此,今年9月,胡源乡蛟坑村召开村集体会议,一致通过了该村建设3A级景区村、浙派民居美丽宜居村的“1+10”建设方案,涉及旧房改造、道路河道修建、景观设计、民宿庭院和商铺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引入省旅投集团、浙大控股集团相关企业作为结对村发展共富合伙人,共同打造3A级景区村、浙派民居美丽宜居村。”谢剑波向我们介绍,目前项目已经正分批推进中,力争2025年底完成。
无独有偶,省能源集团也在通过深入挖掘结对帮扶村的独特优势,量身打造精准的帮扶方案。
根据内孟村四面环山、日照时间长等地理特点,省能源集团下属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新能”)投资引进了飞地项目和屋顶光伏电站。其中,浙江新能在新兴镇全额投资的3个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并网,自去年11月全部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96万度电,已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约48万元的经营性收入;投资的余姚市物流园区和嘉兴山海协作两个“飞地”产业园项目也实现稳定收入。据了解,2023年内孟村村经营性收入达到70.56万元,同比增长178.2%。在省能源集团的投资帮扶下,今年内孟村被松阳县委县政府授予“十大经济强村”称号。
浙能常山县新昌乡郭塘村光伏发电“消薄”项目建成后村貌
“你先别采访我了,时间不等水泥,我的混凝土要干咯。”工人一边摆手一边快速走到搅拌机旁,一俯一仰铲入碎石。这是遂昌县濂竹乡千义坑村的“田间道路提升”项目施工现场。千义坑村位于海拔800米的高山之中,距离乡政府16公里,距遂昌县城约38公里,该村路网结构不完善、部分路段通畅难、公路宽度过窄等道路问题让村民和农产品“走出去”难上加难。
杭钢集团在推动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中以“提品质、上台阶、促发展”为帮扶思路,通过道路硬化、太阳能路灯安装和老年活动室建设等项目,让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杭钢集团的帮扶项目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濂竹乡党委书记范宏伟表示,“这不仅为村民们提升了交通出行便利、生活满意度,更为村集体的发展注入了希望和动力。”
浙江国有企业的精准帮扶工作,不仅为结对地区建设了通往县城的“阳光大道”,更是铺就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共富之路。
物产中大集团依托集团各级工会福利采购、下属生活资料新零售电商平台等渠道,下属新零售电商平台、“热选”线下线上零售门店等渠道,加大龙泉地区青瓷、农特产品采购力度。2021年至今,物产中大完成采购销售当地特色产品1730余万元,为西街街道强村公司和4个结对村增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60万余元。2023年,集团结对的河平村,白云岩村,新民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50万元,为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生活品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省旅投集团积极为结对帮扶的高湖镇争取到了3180万元的项目资金,有效支持了高湖镇的多项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县委旧址的改造提升工程、九门寨“红绿共富示范带”建设等高质量项目。这不仅促进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工业的蓬勃发展,还通过项目带动,多渠道吸引政府和社会资金,为高湖镇探索出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径。结对帮扶村外冯村2023年的集体总收入达到了79.81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高达50.31万元。同时,集团充分发挥派驻干部的人才优势,结合自身的职能、资源和渠道优势,成立高湖镇强村公司,加速推动高湖镇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双增收。据介绍,强村公司2023年总营业收入达到了1.4亿元,全镇村集体利润分红高达409万元。“今年上半年,我们强村公司的利润已经达到了400万元,顺利实现了上半年经营收益目标。”现任驻村干部徐杭赟在接受采访时,脸上洋溢着欣慰满意的笑容。
产业振兴,打造乡村发展新优势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浙江国资国企通过整合国企的产业资源和市场优势,与当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打破当地经济发展瓶颈,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省国资委汇聚多方资源,大力推动业态创新和消费场景拓展。例如,持续打造“山海一壶茶”茶产业小型综合体,致力于实现生产、销售、研发一体化,延伸和强化茶产业链,推动茶产业的全面发展;通过与国有企业的对接,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构建线上虚拟、众筹式、微型乡村度假区,设置乡村旅游产业组和社区玩家角色如“店小二、钓鱼翁、登山侠”,优化文化和农产品,塑造胡源特色“IP”。
“自2021年以来,我们结对帮扶缙云县团组已累计筹集资金1.6亿元,采购农副产品超过5600万元,为结对村争取帮扶项目69个,落实资金超过3000万元,”省国资委驻村结对帮扶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帮扶成果。
同样,松阳和龙泉也依托“茶”产业走上了振兴乡村、实现村民共富的道路。
在松阳,茶叶种养基地此起彼伏、山间茶园鳞次栉比,茶农们承包山头,开办茶行、兴建茶厂,交流推广茶叶种植加工技术,茶产业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依托松阳新兴镇茶乡产地、市场等优势,省能源集团帮助内孟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名优茶,让茶产业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利用村内红色资源,打造内孟村党建示范点,已有10多个党组织在村里开展主题教育和共建活动;与丽水山创文旅公司合作,计划引资1000万元,打造内孟村红色旅游项目……省能源集团不断深挖地方资源禀赋,拓展“帮富”内涵,以帮助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全面助力美丽乡村“蝶变”。
物产中大集团利用自身产业优势,与龙泉4个村合作推进267亩“绿色油茶基地”项目,提升基地管理效率,增加产量和收入。2023年,油茶基地项目为结对村带来了11万元的经营性收入。“这个油茶基地不容小觑,未来13年将为村子带来超过226万元的持续经营性收入。”物产中大集团派驻龙泉西街街道白云岩的第一书记兼农村工作指导员陈宏向记者透露。
物产中大集团和龙泉西街街道合力打造的油茶产业示范基地
“我们村是典型的民富村穷,因为村里农田都是耕地红线,没办法像其他村发展大面积的地面光伏,集体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但省国资运营公司给我们带来了屋顶光伏,我们村才慢慢好了起来。”莲都区碧湖镇魏村网格员厉俊红介绍道。厉俊红口中的屋顶光伏是省国资运营公司结对帮扶建设的项目,自2018年起省国资运营公司针对魏村农田“耕地红线”的特殊性,因地制宜投资引进了“屋顶光伏”项目。截至今年8月底,魏村光伏发电达123万度,电费总收入约51万元,仓储租金收入36万元,这不仅为魏村村集体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还成功打造了一个可持续的内部增长引擎。
浙江国资国企的产业“造血”行动如一股温暖的春风,从碧湖镇魏村的光伏板吹到青田县高湖镇的露营地。
在省旅投集团的持续推动下,结合外冯村秀美九门寨、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的环境优势,高湖镇以极限文化和露营文化为抓手,打造“运动+休闲”的潮流旅游新标杆。现任驻村干部徐杭赟介绍,“目前已建设完成10公里涉水爬坡的越野距离,我们计划在高湖镇打造亚洲首个集飞拉达攀岩、山地车、公路赛车等极限户外运动的溪谷越野公园。”
省旅投集团关于文旅产业项目的规划与运营
九门寨露营地的老板黄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今年以来,九门寨举办了自由骑行、音乐嬉水节、主题露营等特色文旅活动。“我们营地开业1年了,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开车过来嬉水、垂钓、玩皮划艇,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很多游客还会催着我们举办活动。”
通过发展民宿、露营营地等旅游项目,青田县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打造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乡村共富模式。仅今年上半年,外冯村集体总收入就已达40万,经营性收入达31万,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0%。青田县高湖镇党委书记陈迪标党表示,“通过发展农旅产业,不断破译生态旅游共富新密码,这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能长期提供外冯村村民的收入来源,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
党建先行,筑牢乡村发展新基石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做得好,不仅能增强村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组织保障。
一直以来,省国资运营公司通过积极开展“党建联建”系列活动,推动国企党建文化进乡村,动员党员同志踊跃加入到发展村集体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的队伍中来。“在省国资运营公司的支持下,‘富浙讲习所’和‘8090’新时代富浙青年理论宣讲团每年都会来到咱们帮扶村开展党建宣讲活动,大大激发了党员和群众参与振兴乡村工作的积极性。”魏村驻村第一书记黄荣全说。
要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光有党员和群众的满腔热情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具体而有效的行动。那么,如何将乡村产业发展与党建联建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党建联建是缙云团组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省国资委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强化基层组织活力和引入外部资源,实施了“国资国企助共富”2.0版党建联建,依托“浙里红”平台,升级打造“红色革命教育”和“红色非遗研学”文旅品牌,协同县国资合作交通基建、能源等项目,省国资委助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将党建联建有效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省旅投集团坚持以“红绿融合、文旅融合、景村融合”为方向,充分挖掘高湖镇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水文化、侨文化、极限文化,相继谋划打造了中共青田县委旧址纪念馆、石鹅坑红军古道、红军操场、红色研学会客厅等红绿文化阵地,建设成集参观、教育、研学、展演、用餐、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今年以来,全镇游客接待量达16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的“造血功能”,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之路。
杭钢集团秉承“真干事、干实事”的工作作风,在田间地头和红色基地践行起党建教育活动,组织遂昌金矿部分党员志愿者前往遂昌县濂竹乡千义坑村宅拳头种植基地,冒着大雨帮助村民们种植番薯,实地支持乡村农业发展;定期组织千义坑村党支部党员到丽水市莲都区新屋村、丽水市博物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到红色教育基地,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
杭钢集团驻村工作组组织志愿者前往遂昌县濂竹乡千义坑村宅拳头种植基地
人才强企,注入乡村发展新活力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浙江国资国企深谙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企业资源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活水”,确保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这也成为国企帮扶对接工作的重要课题。
杭钢集团下属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遂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携手,共同开展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教育模式,致力于培育遂昌旅游业的专业人才。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将针对遂昌地区特别招收35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为期五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计划。“目前,招生工作已正式启动。”杭钢集团派驻濂竹乡千义坑村的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叶潮勇在谈及该项目时表示。
除了为遂昌县培养未来人才,杭钢集团也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积极为结对村助学助教贡献力量。今年1月,杭钢集团旗下的遂昌金矿向遂昌县慈善总会捐赠50万元,用于帮扶济困、教育支持、医疗援助等公益慈善项目及社会公益事业。“作为杭钢集团的子公司,我们应该为当地老百姓做一些好事、做一些实事,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杭钢集团乡村振兴工作组成员、遂昌金矿原总经理赖信强说道。
杭钢集团这种“双管齐下”的人才培养策略与省旅投集团不谋而合。
青田县高湖镇强村公司在省旅投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申报了大学生见习基地、参加校园招聘,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在强村公司挂职、任职,将强村公司自身打造成一个培育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摇篮,为高湖镇搭建一个自我供给、自我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体系。
省旅投集团派驻外冯村的驻村干部徐杭赟在未来工作中谋划,“不久我们也会拿出100万成立高湖镇侨助共富教育基金,用于资助优秀教师、贫困学生,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一批‘新鲜血液’。”
从屋顶光伏到田间道路,从产业振兴到人才培育,浙江国资国企在共同富裕上扎实探路,不断前行,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彰显了对共同富裕理想的坚定追求。未来,浙江国资国企将持续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通过产业、项目、技术等各途径,多形式多渠道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让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现实,助推浙江乡村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