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浙江“三农”巩固提升再出发、再攀登的一年。这一年,浙江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迭代升维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在巩固提升中找准奋进坐标、创新工作方法、抓实重点任务,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
无需轻舟,自越万山。今日回首,之江大地亮点纷呈、硕果累累,“丰”景更好!
产业兴旺五谷丰
播种面积1570.5万亩!总产量130.04亿斤!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2024年粮食产量数据,浙江粮食生产圆满实现“九连增”。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4年,浙江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加码”粮食扶持政策,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预期,千万农民和“三农”工作者辛勤付出,粮食生产再次交出高分答卷。全省夏粮生产、全年粮食生产均获得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早稻百亩方和攻关田最高亩产实现“双突破”,再创历史新高。
在端稳“饭碗”的同时,浙江努力抓好生猪、蔬菜、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推动“土特产富”聚链成势,建成单条产值超10亿元全产业链126条、总产值超3200亿元,扎实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目前,全省已建成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205个,联动提升农事服务站点1000余个,在全国率先实现粮油作物农事服务全覆盖;获评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4个,新认定农业领域全省重点实验室23个;全年新认定省级种业阵型企业17家,成功研发西蓝花“浙青161”等品种,持续扭转进口品种垄断局面;农机集群化发展水平领跑全国,茶园掘耕机等一批农机具填补国内空白。透过这张年度答卷不难发现,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步履铿锵,现代农业发展质效齐升。
这一年,浙江智慧农业发展开启新篇章,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智慧农业引领区,首次召开全省农业科技大会,率先构建“数字+设施+机械”的发展体系,加快形成“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位于桐乡市的桐信种苗数字农业工厂,是省级数字农业工厂之一。“我们工厂借助智能化手段,成功打造精准智控的设施蔬菜模式,目前年培育瓜菜种苗达3000万株,可有效辐射周边3万亩蔬菜基地。”浙江桐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李敬泉说。
目前,全省累计认定未来农场33家、数字农业工厂(基地)417家,亩均效益提高3-5倍、劳动强度降低90%以上;“浙农码”累计用码赋码6.9亿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和美乡村“颜值”高
2024年12月30日,记者走进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联丰村,整个村庄被温暖的阳光笼罩。这个有名的“网红村”,田野一望无际,村道平整蜿蜒,农房错落有致。伴随着大草坪上的美妙音乐,游客的谈笑声,孩子的嬉笑声,共同奏响和美乡村的动听乐章。
“今年以来,联丰村联动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老旧农房改造率100%,核心区王祥里全部实现管线‘上改下’,村道实现全面硬化、节点亮化、沿线绿化、配套优化,村子更美了。”联丰村党委书记李正峰说。
联丰村的变迁,是浙江持续推进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一年来,浙江扎实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加快塑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风貌。目前,全省已完成10.5万栋农房改造,1113个行政村实现管线序化,推动2073个行政村村道提升。同时,浙江还大力打造美丽田园,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打开新局面:2024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8%、离田利用率达33.3%以上。
这一年,浙江和美乡村建设的大事、喜事还有很多:《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正式出台,首次将“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上升为制度成果;编制出台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形成系统创新、科学实用的浙江模式;成功举办中欧美丽乡村论坛,为全球乡村建设发展贡献浙江经验;发布《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十项农业农村重点改革有序推进;构建“农遗”梯次培育体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全国第一。
这一年,浙江进一步谋深做实“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推动县城承载能力更强、乡村发展活力更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更普惠,奋力交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高分答卷。当前,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90%,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99%,5G网络信号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这一年,浙江万千美丽乡村愈加文明和美。一年来,浙江着力推动乡村文明善治先行,在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并大力实施“乡约浙里”乡村文化振兴、“三清一促”等行动,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的乡村治理体系,以乡村善治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全省累计建成清廉村居15515个,县级以上民主法治村占比达90%。
共富路上加速跑
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一环。而要增加农民收入,做好“土特产”文章十分重要。2024年以来,浙江拓维聚势,分项召开绿茶、杨梅、地方猪、土著鱼类、湖羊等“土特产”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推进“土特产富”改革,助力农民增收跑出“加速度”。
杭州塘栖“法根”糕点,是“老杭州”心中的网红“土特产”,历史厚重,广受好评。“今年以来,在‘法根’糕点第三代传承人李婷的带领下,公司整合糕点上下游产业链,通过运维共富工坊、开展电商直播、推进糕点文化博物馆研学游等举措,助力周边8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近5万元。”杭州塘栖法根食品有限公司讲解员汤圆说。
李婷是法根食品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塘栖有名的农创客。而今,在浙江,似李婷这般投身乡村热土、带动农民增收的农创故事还有很多。
一年来,浙江系统谋划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奋力打造“1111”乡村人才矩阵。目前,全省累计培育“新农人”26.5万名、农创客超8.4万名。
依托产业先行、人才引领,浙江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壮大村集体“家底”。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539元、同比增6.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1元、同比增11.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同比缩小至1.75。截至2024年11月底,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76.6亿元、增长6.1%,年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村占比93%。
“三农”稳,大国兴。奋进2025,浙江将继续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打造诗画浙江和美乡村,进一步打通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通道,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