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启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小康路主题宣传活动。江苏经济报社记者与多家应邀媒体共同走进第一站--广陵区,体验“四好农村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成就,感受一条条农路铺就的扬州美丽画卷。
农路+文化休闲 草垛子书屋成“文化会客厅”
行驶在广陵区沙头镇沙头村的园区路上,清风拂面,道路两边绿树成荫,阵阵果蔬飘香。蔬果采摘、休闲垂钓、乡村民宿等多种农家乐旅游项目坐落在道路两旁,游客可惬意地感受这份自然的“田园风光”。
据悉,园区路是广陵区投资281万元打造形成的一条旅游观光线路,沿线串起全省首家乡村书屋“草垛子书屋”、格桑花海、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网红景点。正是园区路的建设,加快了沙头村的乡村振兴步伐,如今沙头村被评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来到“草垛子书屋”,记者看到书房面积约3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藏有图书近万册,并设有文献借阅区、读书分享区、休闲娱乐区等。“通过四好农路的建设,草垛子书房现在已成为沙头村的‘文化会客厅’,周边村域的游客常常驾车慕名而来,到这里歇歇脚、喝喝茶,抬头看江、低头看书,享受静谧田园风光。”沙头村副书记殷志娟说。
农路+特色 昔日泥泞路变身网红路
位于李典镇和沙头镇之间的头沙线,大车小车来来往往,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过往司机乘客对道路通行环境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以前由于当地混凝土和砂石企业的超限运输,造成头沙线路面损害非常严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了周边老百姓的安全出行。”广陵区交通运输局养护科科长李玉华介绍说,去年广陵区投入1.3亿元对头沙线实施提升改善工程,提高了道路的等级,极大改善了道路通行环境。
头沙线提升改善工程实行人车分离,整条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沿线有危险隐患的高差较大或河塘路段均设置了波形护栏,道路边路灯整齐排列,夜光下照亮前行的路人。路肩范围内新增部分香樟和浅根乔木,地被植物采用草花混播,波斯菊、白日草、矢车菊、二月兰等多种观赏性草木点缀其中,不经意还能看到奇异景石和美艳花卉。
这条连接李典、沙头两镇“畅、安、绿、舒、美”的头沙线,前不久还成为网友评出的网红路。
农路+农业 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站在人民滩环线上,载满蔬菜的货车不停飞驰奔赴城区而去。作为扬州城区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沙头镇人民滩村常年承担着保障城市蔬菜供应的重要职责,无论何时,都要确保扬州人的“菜篮子”满满当当。
“我们不怕种蔬菜辛苦,我们就怕采摘下来的蔬菜受限于道路运输条件,不能及时运输到消费一线。”人民滩村一位50多岁的种植户说,人民滩环线升级改造后,我们种的蔬菜从采摘下来到城里只需要半个多小时,大大确保了蔬菜新鲜上市,供不应求,现在全家的收入也在逐年递增。
李玉华介绍说,人民滩环线是2017年开始提档升级的,当时为了结合人民滩村创成“江苏省美丽乡村”,广陵区投资366万元对原农路进行提档升级,全线实施路田路宅分离,对里程碑、百米桩、警示桩等设施进行更换,并对沿线绿化进行了提升。
农路升级 为广陵发展增添新动能
园区路、头沙线、人民滩环线,记者所到之处,处处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广陵区正通过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和转型升级,焕发出勃勃生机。
数据显示,近三年以来,广陵区新改建农村公路51.4公里,其中县道提档升级工程22.3公里,乡村道新改建工程39公里,完成投资约6.4亿元。截至目前,全区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规划发展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率均达到100%,镇村公交配套道路全面通车,农村公路三类及以上桥梁比重为100%。
广陵区坚持建养并重,加大养护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县、乡、村道专业化、规范化养护。将养护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按道路等级和里程配备养护作业人员,保持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县道、乡村道大中修工程规模每年达到养护里程的8%、5%以上。
广陵区围绕“一县一特色,一区一品牌”建设理念,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城镇产业、乡土文化等优势,打造特色路、“网红路”,突出“农路+”核心内涵,构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农路品牌,支撑产业,传承文化,实现旅游富民、共建共享;“农路+现代农业”,让这里农产品的交通运输更加便利,为全区农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而“农路+文化休闲”,则为各镇村做好“路文章”,打好“文化牌”,建设特色小镇、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今,“农路+”助力“行韵广陵,路美、水美、人居美”,再现广陵独特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