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姜堰区召开“努力推动姜堰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专场,区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水利局、三水街道、顾高镇、娄庄镇分别介绍推动乡村振兴取得的新进展,农业现代化迈出的新步伐等情况,并回答记者现场提问。
一、“五字”书写乡村振兴高分答卷
深入实施“112233”工程,连续3年位列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市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第一等次。
(一)突出“稳”字,进一步抓好稳产丰产。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9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94.66万亩,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产量效益列全市第一;全年蔬菜播种面积32.35万亩次,建成7200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稳产保供案例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农技推广中心入选全国五星级农技推广机构,粮食安全责任制获省政府激励表彰,入选首批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县。
(二)突出“融”字,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年产15万吨大米加工中心投产运营,年吞吐量155万吨公用码头集散中心开工建设,总投资15.65亿元的12个农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列入省级调度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1个,年度完成投资额10.76亿元。三水食品、农水大米项目入选省示范项目。溱潼镇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三水街道桥头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溱潼镇湖南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泰州市唯一入选村落。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溱湖绿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创成省特色农机示范园区2家、“无人化”家庭农场1家。
(三)突出“实”字,进一步推进强村富民。选聘26名乡村振兴专职副书记和见习镇长助力富民强村,创新实施“两社”联动项目108个,其中区级示范项目28个,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87万元,带动人均增加劳务(工资)收入1.06万元,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增加46个、达196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78元、增幅全省第2,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1.96:1。
(四)突出“优”字,进一步打造美丽乡村。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建立“2+3+20”的示范创建培育梯队,溱潼镇获评全市乡村振兴中心镇,三水街道小杨社区等10个村(社区)获评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幸福河湖、交通畅通、清洁家园“三大工程”扎实推进,入选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建设培育名单,环溱湖路被评为省“美丽农村路”样板路,水利建设获省政府激励表彰,被评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三水街道创成首批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小杨社区等10个村(社区)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
(五)突出“深”字,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高质量完成国家级重点实验任务和第三轮省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申报的“构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制度体系”成功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及第四轮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试验任务。家庭农场“三项机制”改革被省改革简报推介,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全市唯一。
二、“三部曲”奏响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华章
全区夏粮种植面积达45.24万亩、总产17.84万吨,其中小麦面积43.96万亩,单产398.9公斤,总产17.5342万吨,较去年增0.44%;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7:1,较去年同期缩小0.04;今年1-7月份,申报农业农村新建项目20个、续建项目4个,年度计划投资6.53亿元;构建形成家庭农场发展“三四四”支撑体系,被国家《农村改革动态》专题推介。
(一)打造特色田园乡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姜堰样板”,围绕通南地区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工作,对大伦兴驰、顾高芦庄、张甸华杨三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进行重点指导,精准提档,增强示范点的带动效应;以特色田园乡村标准为基础,谋划新型农村社区创建,以康养产业为主题,探索空关房“长租模式”,促进风貌与产业同步发展;加强对通南地区特田创建工作的政策、资金支持,鼓励通南四镇积极创建特色田园乡村。
(二)水利强是农业强的先决条件,水利兴是农村兴的必然要求。打造“秀水环城、丽水绕村”水韵姜堰名片,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从“畅通水系、恢复引排、改善环境、修复生态”等角度,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描绘干支流连通辐散的“大中小微”水系架构,截至今年7月,我区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57.1%,全市第一,全省前列;计划投资约1.8亿元实施农村河道水生态修复,夯牢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基础;强化农村河道长效管护责任落实,明晰区镇河长办综合协调监督、各部门联合治水以及镇街属地管理职责,进一步优化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制度体系。
(三)产业振兴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绘就乡村振兴新“丰”景。三水街道围绕菌菇特色产业的提档升级,投资4000多万元,重点打造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建成后可实现日产菌棒4万包,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20万元,合作社菇农增收1万元以上。顾高镇努力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蛋糕,通过“上级扶持资金+镇财政+村自筹”筹资近2100万元新建各类经营性不动资产,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36万元;推广“两社”+国有公司、龙头企业等发展模式,10个村实施13个“两社联动”项目,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42万元,带动298名农村居民增收,人均增加约1.4万元劳务收入。娄庄镇鼓励农村电商的发展,通过建设电商平台、优化物流配送、加强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式推进娄庄镇电商中心项目,在农村电商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切实拉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有效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下一步,姜堰区将继续深入实施“112233”工程,落实“四敢”要求,弘扬“三争”追求,守正创新、加压奋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是在推动现代农业方面。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聚焦“强保供稳产业、强链条拓产业、强龙头带产业、强载体聚产业”四个重点,围绕“绿色稻麦、精品果蔬、特色水产、优质畜禽”四大主导产业,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快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同时,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真正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创新驱动突出、服务体系完善的现代农业高地。
二是在推动富民强村方面。以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深入实施“两社”联动,创新项目投入、项目运营、利益分配、风险防范、财务管理“五大机制”,将“两社”联动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积极引导适宜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向农村集中,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启动电商产业园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三是在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致力打造人居环境样板,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让农村看得见田园风光、望得见生态水景、记得住美丽乡愁;补齐城乡融合短板,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构建“10分钟健身娱乐圈”“15分钟医保服务圈”,以基础设施现代化支撑农村现代化;夯实基层治理底板,持续深化“精网微格”工程,完善“积分银行”“码上解纷”等治理举措,让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
四是在推动农业改革方面。充分发挥品牌强农、科技兴农、改革助农“三驾马车”的赋能驱动作用,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开展品牌推介和展示展销活动,打造“姜味食足”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升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和产业品牌影响力;聚焦“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两大行动”,打造通南地区稻麦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促进农业效益提升;探索构建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制度,优化完善家庭农场主养老保险补助办法,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公开交易竞价机制,及时总结典型案例和试验经验,不断提升姜堰农业品牌美誉度、发展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