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产业融合托起乡村振兴梦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0-04-08 浏览量:21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也是真正让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如东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为前提,突出重点平台、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路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不断向深度融合。

如东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

截至目前,全县已成功获批一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拥有“如东大米”“如东狼山鸡”“如东条斑紫菜”“如东文蛤”“如东泥螺”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质载体”+“特色品牌”双箭齐发为产业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优质载体打造产业融合新高地

四月春意正浓,如东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迎来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踏足其间,满眼葱郁、一路花香,好一幅唯美的田园画卷。

虹桥家庭农场主杜长泉是最早一批“入驻”示范园的“种植能人”。眼下,他两张棚的以色列大红桃树上已结满拇指大的绿果子,长势十分喜人。“再有两个月成熟后,正好接续草莓上市。”杜长泉告诉记者,为了打造真正的“四季”采摘园,他利用园区温、光、水设备齐全的条件,精选葡萄、草莓、桃子等不同时节受众喜爱度较高的品种,分期种植、分批上市,实现了果蔬连续收获。

虹桥家庭农场主杜长泉介绍以色列大红桃

“虹桥家庭农场‘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的模式仅仅是示范园产业融合发展的经典案例之一。”据掘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赵旭介绍,示范园现已形成核心区、农产品加工区、精品果蔬种植区、优质稻麦种植区、循环农业示范区“一核四区”产业布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农为本、融合发展,多方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园区已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32家,其中拥有江苏银树、南通中江、正大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通过农业与农事体验、旅游、文化等相结合,功能拓展出一康生态综合田园、玫瑰景观园、又一村果园、食用花卉产业园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创意农业新业态一二三产融合项目11个。

“为促进入园项目早建成、早见效,我们先后投入2.89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完善、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全覆盖,通信网络、供电、供气等配套设施齐全。”赵旭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示范园内基础设施基本齐备,金丝黄菊、玫瑰园等“浪漫经济”项目去年均实现产出。下一步,示范园将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有效衔接,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出口蔬菜示范基地与台创园建设为抓手,强化园区管理,完善配套服务,打造生产、加工、物流集聚平台,引导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

如东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核心区

此外,围绕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垫带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全县产业融合样板的目标,我县将继续坚持“要素、项目、技术”三个优先原则,积极筹措整合各级各类资金,围绕优质稻米、绿色果蔬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壹伍田园”互联网农业、双羊芦笋种植、甜享园林闲采摘等总投资11亿元项目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区与农业园区融合发展,继续培育丰利环港海藻、岔河农产品、洋口镇农海产品、经济开发区农产品4个市级加工集中区,形成以示范园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县农村产业加快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地理标志”激发三产融合新活力

连日来,如东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这里每天要向外发售近40吨成品大米,红火的背后,是市场对产品质量、品牌的高度认可。“我们‘老愚家’的牌子已正式被纳入‘如东大米’麾下。”公司负责人王勇说,借助“如东大米”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这张名片,“老愚家”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打开,双方携手造就双赢局面。

喜丰农业以自繁品种“喜丰一号”和“原种9108”、“原种5055”作为“如东大米”商标专供品种,与全县27家家庭农场以及近千个散户合作,通过“地标产品+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优质优价收购优质米源,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与喜丰农业单个粮食生产企业加盟不同,去年,曹埠镇通过组建优质稻米产业联盟“投向”“如东大米”旗下。该联盟由南通联发米业有限公司牵头,如东荣云、如东悦农、如东伟浩等6家家庭农场共同参与,以加快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叫响“如东大米”品牌为目的。运作模式上,由联发米业依据市场信息负责品种选定、稻谷回购、大米深加工以及市场销售,6家家庭农场按照生态优质稻谷生产的技术标准和指定的品种种植,保证稻谷的纯度,并提供稻谷烘干储藏等社会化服务。

如东县狼山鸡种鸡场

2019年,“如东大米”品牌累计实现销售额近50亿。“通过品牌建设来推动优质稻谷种植,目前,全县优质水稻品种示范基地覆盖率达100%,优质食味稻品种覆盖率达50%以上。”县发改委副主任科员李瑜说,我县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东狼山鸡”也是典型之一。2009年,“如东狼山鸡”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19年,入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东狼山鸡”现已发展成为集品种保护、良种推广、商品鸡开发以及深度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结构。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订单养殖为主,养殖基地示范带动农户饲养,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有效保障养殖户稳定收入。

地标产业已逐步显现“接一连二向三”的成效,随着地标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如东农业发展、农产品出口、农民增收将迎来新路径。据统计,截至目前,如东已拥有“如东文蛤”“如东泥螺”“栟茶竹蛏”等10多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今年,如东将继续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积极申报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争取将“如东大米”“如东泥螺”“栟茶竹蛏”等如东特色农产品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不断提升如东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项“动作”推动融合发展纵深化

今年,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瞄准一个目标,出台两个文件,培优三个主体、育强四大产业、落实五点举措,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向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按照“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发展模式,瞄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重大项目、重点主体、重要品牌、重点平台、重要支撑为抓手,努力把如东建设成为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强县。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整合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改进生产方式、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加工水平及创新联接方式上持续扶持,引导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如东精品果蔬产业

围绕优质稻米、精品果蔬、规模畜禽、特色渔业四大主导产业,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配套融合要素,不断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项目招引,确保今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全力推进总投资3亿元的洋口港“海边城外”田园综合体、总投资15亿元的新农利合如东(国际)海鲜批发市场综合体、总投资25亿元的蓝城·桃李春风田园乡村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大项目促进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