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一个平凡山水之地,没有奇山名岭、大江大河,却创造了独特的旅游文化,实现了从湖泊型景区观光到休闲度假的转变。1990年的“四大开发”开启了溧阳的故事。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溧阳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乡村振兴,百姓富裕,新型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乡村和谐美好。
在溧阳,人们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和培育人才,实现了城乡协同发展,产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这里的美美与共、三生共融成为现实,美丽生态、美好生产、美满生活相互融合,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溧阳将继续发挥旅游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美好愿景。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乡村振兴的多彩实践。一幅幅充满蓬勃生机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溧阳的最大资源是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而这正是其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历届市委、市政府以十年磨一剑的执着,把旅游业作为溧阳发展的核心优势、硬核实力和靓丽品牌,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和要素,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持续丰富产品体系。他们依靠平凡山水创出不凡价值,逐步实现从单纯湖泊型景区观光到沉浸式休闲度假的转变。
“天目湖”品牌的打造,是溧阳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一根扁担、两副脚板,七千溧阳人民硬挑出一个大水库,因势利导、灌溉泄洪,造福一方百姓。时任领导班子巧妙地利用这一资源,前后接力、点山化水,吸引四海游客。30多年间,溧阳把小水库变成上市公司,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于一体,荣膺2022年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如今,全市冠以“天目湖”品牌的农副和旅游产品超过140只,天目湖白茶、天目湖鱼头等旅游品牌享誉全国。
另一亮点是“溧阳1号公路”,它整合了全市的山水资源。围绕全国一流、全省示范的“四好农村路”,高点定位、系统谋划、精细建设,建成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将全市主要的景区景点,220多个乡村旅游点、63个美丽乡村和18个特色田园乡村串珠成链,成为随手一拍都是风景的“网红打卡地”。2022年,该公路吸引超600万游客徜徉在溧阳的田园乡村之间,把沿线的农副产品带向千家万户,带动沿线10万农民增收,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之路、全域旅游之路、共同富裕之路。
此外,“溧阳茶舍”品牌的打造,唤醒了人们的乡村情怀。通过政策倾斜引导资本集聚、人才集中、创意集散,58家“清风朗月,星级茶舍”应运而生,动物王国文旅综合体、南山小寨等大型文旅项目建设纷纷提速,千亿级旅游产业顺势而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最高达13.4%。2022年,全市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均恢复到2021年的95%以上,文旅复苏速度位居全省前列。
体制机制的激活,为溧阳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2003年,溧阳市天目湖旅游公司改制为溧阳市天目湖旅游有限公司,摆脱了旅游企业普遍依赖的“门票经济”,并通过自主经营成为水利设施类上市企业。这一改制成功,不仅为天目湖、南山竹海经久不衰提供了源头活水,也为溧阳当下推进动物王国等重大文旅项目提供了坚实基础。
旅游业作为溧阳的支柱产业,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产业边界,实现了双向反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游认识溧阳、来到溧阳、爱上溧阳。新能源产业在这里蒸蒸日上,工业经济单年净增千亿,大院大所接踵而至,绿色产业集群成势。这一切,无不与溧阳全域旅游极强的城市吸附力、品牌聚合力息息相关。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溧阳通过发布“天目湖英才榜”政策等,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了一大批有眼光、有情怀、懂旅游、爱农村的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他们培育了省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2家、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3家、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2家,各级乡村旅游能人百余名。这些人才的汇聚,为乡村振兴的文旅人才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溧阳,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盘活村集体和村民闲置资产,引导推广“公司+农民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以农民为主体的文旅经营主体,依托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水果采摘、精致露营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如今,全市有各类民宿约400家,其中精品民宿百余家,年营业收入近10亿元。
在金融支持方面,溧阳大力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实施《发展“四大经济”争创“五个示范”行动计划》,每年安排3000万元文旅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平台通过发放贷款撬动工商资本流入乡村。预计今年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7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村2个,40个村达到200万元。
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全域旅游连接着城乡,扮靓了山水,让直接受益的群众腰包鼓了、心情好了、生活更有奔头了。全市271名百岁老人中有80%以上生活在“1号公路”沿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复兴少年宫、“五堂一站”等全面覆盖,农家书屋、文化驿站、体育公园等公共文化休闲空间加速铺开,全面升级的基础设施、全面增效的公共服务、全面优化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标配”,不断汇聚成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在未来的发展中,溧阳将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文旅强市,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去往乡村,共赴乡村振兴的多彩实践。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幅幅充满蓬勃生机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溧阳是一部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发展史。这里的人们始终坚定信心,创新发展,以旅游为桥梁,打破产业边界,实现协同发展。溧阳写满了坚韧、创新和智慧。这里的人们深知,环境是最大的资源,他们以此为基础,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理念,打造出独特的旅游文化,实现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这不仅是溧阳的故事,也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生动实践。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溧阳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