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阜阳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30日
阜阳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为推进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志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大美阜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64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皖政办〔2016〕7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存史、育人、资政为目标,以依法治志为基础,完善现代地方志工作格局,推动全市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治志。市、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安徽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依法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职责,不断提高依法治志工作水平。
2.坚持全面发展。以修志编鉴为主业,统筹兼顾理论研究、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旧志整理、队伍建设等工作,实现地方志事业全面发展。
3.坚持改革创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修志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地方志工作经验,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推动地方志工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
4.坚持质量第一。坚持存真求实,将精品意识贯穿于地方志编纂出版工作全过程,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保密关、出版关,编纂出版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地方志成果。
5.坚持修志为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拓宽用志领域,为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读志用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实现全市地方综合年鉴逐年编纂、公开出版,高质量完成方志馆建设,实现资料、信息、存录、查询手段现代化,完成旧志整理出版工作,做好第三轮修志准备工作,加强地情研究和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对社会修志的指导和管理,推进地方志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努力使全市地方志事业发展整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二)主要任务
1.做好第三轮修志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全面总结第一轮、第二轮修志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第三轮修志的组织管理、运作模式、续修方式等,为第三轮修志做好资料收(征)集、队伍培训及理论准备等工作,与全省同步启动第三轮修志工作。
2.实现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常态化。2018年,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全部做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在公开出版中做到减少环节、压缩流程,切实保障年鉴质量;2020年,实现年鉴电子介质版与纸质版同步刊行。各年鉴供稿单位于每年3月底前报送供稿材料。县市区综合年鉴全覆盖与市直各单位年鉴供稿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核内容。
3.加强乡镇村志编纂工作。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好志书编纂工作。积极参与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2016年,启动全市乡镇志编纂试点工作,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至少一个乡镇开展乡镇志的编纂试点工作;2018年,完成乡镇志的初稿编纂,召开乡镇志评议会;2019年,完成乡镇志的出版发行工作。
4.深入开展旧志整理工作。分类整理旧志资料,编辑出版颍州旧志丛书。2018年,完成8部颍州旧志丛书的影印出版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旧志点校、提要、勘考、辑佚等工作。
5.加快地方志馆建设。在地方志馆建设中,融入信息地方志与数字地方志思维,实现实体地方志馆与数字地方志馆的有效融合与使用,将地方志馆打造成集收藏保存、调阅查询、宣传展陈、学研交流和地情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场馆。2017年,完成阜阳地方志馆的设计与施工;2018年,完成展陈馆的布展;2019年,阜阳地方志馆开馆,向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服务。
6.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推动地方志信息化与数字化工作。到2020年,建成功能更加健全的地方志门户网站,实现地方志网站资源共享;建成志鉴资源全文数据库,实现地方志海量信息迅捷查询;加强地方志馆、地情数据库、地方志网站建设,实现地方志资源共享,面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7.提高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整合社会资源,适当采用服务外包,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多出精品,更好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人民群众需要。深入开展地情研究,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8.加强地方志资料档案建设。加大依法收(征)集地方志资料力度,建立和完善地方志资料收(征)集、保存、管理制度,明确资料收(征)集类型、方式与渠道,拓展资料收(征)集范围;完善志书、年鉴、大事记、地情刊物等多层次、多结构的地情资料保存工作机制,建立严格的资料档案保存、查阅制度;运用社会调查、口述历史、家谱族谱和音像影像资料收(征)集等方法,大力拓展资料征集范围和渠道,建立能够全方位适应地方志编纂、地方志事业发展和地方志文化建设需要的地方志资料保障机制。
9.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开展地方志编纂、地方志事业发展等重要理论问题研究,推动理论建设。继续办好地方志期刊、网站,认真谋划地方志学会成立事宜,发挥地方志学会、期刊、网站和地方志馆的平台作用,活跃学术研讨,充分调动社会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地方志理论和编纂实践研究,推动方志、年鉴理论研究深入开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办负责、多方配合的工作体制。严格落实“一纳入、八到位”工作机制,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摆上议事日程,统筹协调推进。
(二)坚持依法治志。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安徽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进一步健全相配套的地方志工作制度规范。加大地方志工作法规的宣传、执行和监督力度。
(三)健全各项制度。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主导、社会各界参与修志编鉴的途径和方式。健全和完善目标考核责任制、督查通报制,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和完善地方志资料收(征)集及管理制度、修志编鉴业务制度和主编(总纂)责任制,确保在组织启动、篇目设计、资料收(征)集、初稿编纂、总纂统稿、志鉴稿评议、审查验收、出版发行、报送备案等环节均有章可循、有序推进,保障志鉴质量。
(四)加强经费保障。改善地方志工作条件和图书资料收藏保管条件,做好修志编鉴、印刷出版、方志馆与信息化建设、开发利用、资料文献保存等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要把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承编单位应在经费和工作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
(五)强化队伍建设。开展全市地方志系统中青年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完善市级地方志专家库,储备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的专业人才。强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门治志理念,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全国、全省的学术研讨、专题会议、业务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地方志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挖掘地方志资源的现实价值、历史价值,大力宣传地方志工作机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新举措、地方志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地方志工作者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新贡献。
附件:阜阳市地方志“十三五”编纂项目一览表
附件
阜阳市地方志“十三五”编纂项目一览表
编纂项目 | 项目内容 | 完成时间 | 责任单位 |
乡 镇 志 | 《西湖镇志》 | 2019年出版 | 颍州区地方志办 |
《宁老庄镇志》 | 颍泉区地方志办 | ||
《插花镇志》 | 颍东区地方志办 | ||
《杨桥镇志》 | 临泉县地方志办 | ||
《光武镇志》 | 界首市地方志办 | ||
《黄岗镇志》 | 阜南县地方志办 | ||
《皮条孙镇志》 | 太和县地方志办 | ||
《马集镇志》 | |||
《迪沟镇志》 | 颍上县地方志办 | ||
旧 志 整 理 | 《嘉靖颍州志》 | 2018年影印 | 市地方志办 |
《正德颍州志》 | |||
《顺治颍州志》 | |||
《康熙颍州志》 | |||
《乾隆颍州府志》 | |||
《乾隆阜阳县志》 | |||
《道光阜阳县志》 | |||
《民国阜阳县志续编》 | |||
《乾隆颍上县志》 | 2018年点校 | 颍上县地方志办 | |
《光绪颍上县志》 | 2019年点校 | ||
《万历太和县志》 | 2017年点校 | 太和县地方志办 | |
《乾隆太和县志》 | |||
《顺治太和县志》 | |||
《民国太和县志》 | |||
年 鉴 | 《阜阳年鉴》 | 一年一鉴 | 市地方志办 |
《颍州区年鉴》 | 颍州区地方志办 | ||
《颍泉区年鉴》 | 颍泉区地方志办 | ||
《颍东区年鉴》 | 颍东区地方志办 | ||
《太和县年鉴》 | 太和县地方志办 | ||
《临泉县年鉴》 | 临泉县地方志办 | ||
《颍上县年鉴》 | 颍上县地方志办 | ||
《界首市年鉴》 | 界首市地方志办 | ||
《阜南市年鉴》 | 阜南县地方志办 | ||
地 情 书 | 《话说鲖阳》 | 2017年 | 临泉县地方志办 |
《临泉方言俚语集》 | 2019年 | ||
《临泉特产风味小吃志》 | 2020年 | ||
《临泉古今》 | |||
《颍上方言集存》 | 2017年 | 颍上县地方志办 | |
《辉煌十二五·颍上县志》 | 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