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汉蓝天绿野咨询设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周勇深耕水利行业近20年,始终坚守着“专业、高效、创新”的核心理念,用十年时间带领团队从单一业务起步,逐步发展为覆盖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内蒙古等省市、直辖区的专业服务商,累计完成环保与水利项目超2500个。从三峡库区生态治理到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从传统环保咨询到AI技术探索,周勇的创业历程,展现了一位环保从业者的坚守与创新。
从“体制内”到“创业场”的生态抉择
1998年,陕西少年周勇怀揣治水理想考入武汉水电大学(现武汉大学水电学院),从此与长江结下不解之缘。毕业后,他扎根湖北水利水电科研所,专注于水利水电工程咨询工作。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水利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5年,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席卷全国时,周勇站在职业生涯的重要岔路口,做出了关键抉择。彼时,已在湖北省水利系统设计院深耕13载的他,选择保留编制离岗创业,成为湖北水利系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创业初衷,周勇感慨万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唤醒了我深埋心底的生态理想。”在武汉水电大学科研院内的方寸之地,周勇与两位伙伴创立"蓝天绿野",将设计院沉淀的专业基因注入初创企业。公司取名“蓝天绿野”,既是对生态愿景的直白表达,也暗含了这位工科出身的创业者特有的浪漫。创业初期,他将设计院积累的专业基因注入企业,“专业、高效、创新”的六字箴言,成为团队攻坚的密码。从环境评估、水土保持等基础业务起步,一步一个脚印,逐渐积累经验和口碑。
2021年9月,公司正式提出“高质量发展”口号,大力引进高质量技术人才,员工规模扩大至50人。与湖北省内多家大型国有设计院达成深度合作,共同进军国家重点大型项目,业务范围拓展至云南、浙江等外省,承接项目审批级别从长江委提升至水利部。
截至2023年底,蓝天绿野已累计完成环保和水利咨询项目2500余个,服务客户数量超过1000余家。项目遍布湖北省各区域以及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内蒙古等省市,服务领域涉及基础建设、新能源、建筑业、石油化工业、机械制造业等诸多行业。
2024年9月,公司再次扩大规模,员工70余人,办公场所扩容至近千平方米,从水利专题服务到环保技术服务,再到工程测绘业务,蓝天绿野业务范围广泛。水利专题服务涵盖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等涉水专题咨询;环保技术服务则包括建设项目环评与验收等;工程测绘业务涉及摄影测量与遥感等多个领域。
技术硬核与人文温度的双重奏
在周勇眼中,专业是公司的立足之本。蓝天绿野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团队,员工中拥有各类专业职称证书的人员占比达100%,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30人。这支技术团队如同坚固的船锚,稳稳地扎在水利行业的深厚土壤中,确保公司业务的稳健推进。
罗家路一期泵站改扩建工程
武汉市紫霞观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
多年来,蓝天绿野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先后参与完成了三峡库区等国家重点工程。公司通过这些大型项目的锻炼,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业绩,更为员工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在申报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时,这些项目经验成为员工实力的有力证明,助力他们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面对行业变化,公司主动求变。五年前,客户对“一站式服务”的需求,推动其业务触角延伸至环评、监测等12个细分领域;2023年与商汤科技联合开发的AI水质预警系统,将无人机巡检效率提升至每分钟300平方米污染识别。数字化资料库的建立,使传统环评报告生成周期压缩40%,而武汉某区域的碳规划试点项目,则为其在“双碳”领域的技术储备打下根基。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业务转型过程中,周勇带领团队遇到了诸多挑战。其中,汉宜高速改扩建项目令他印象深刻。该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里程约300公里,跨越40多条河流和湖泊,涉及10多个县市区,从武汉一直延伸到宜昌。项目难度极大,涉及多个审批单位,包括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各地市水利局以及地方政府部门。
面对复杂的情况,周勇带领团队历时一年半,密切配合湖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的相关部门,对涉河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服务咨询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最终,他们成功完成了各项批复工作,获得了交通系统领导和设计院的高度认可。通过这个项目,公司不仅展示了专业性和高效性,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续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周勇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他带领蓝天绿野投身于各类公益活动,在疫情期间捐款捐物,支援抗疫一线;为贵州凯里县苗族小学累计捐赠近100万元,持续帮扶10余年;积极参与巡湖活动,累计巡湖里程超过1万公里,守护河流湖泊的生态环境;开展植树活动,为城市增添绿色。此外,公司还通过无人机巡查河流湖泊,发现并清理污染物和垃圾,保护水资源。周勇表示,未来公司计划引入视频监控和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升环保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2024年,周勇前往日本深入学习,先后走进了金刚组、传来工坊、京瓷等标杆企业。周勇分享了一个细节:在日本考察时,京都传来工坊 “百年只做一件事” 的匠人精神令他深受震撼。回国后,他迅速采取行动,成立工会、按实发工资缴纳社保、将党支部建在项目一线。他深刻认识到:“企业不仅是营利机构,更是社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被问及十年间最骄傲的时刻,这位习惯用数据说话的企业家给出了感性的答案:“看着员工娶妻生子、买房安家,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公司的勋章。”在他眼中,那位妻子临产仍坚守岗位的工程师、从“拖延症”蜕变为业务骨干的90后员工,才是蓝天绿野真正的“绿水青山”。
稳扎稳打与长远视野创业者的生态哲学
在水利环保行业激烈竞争的浪潮中,周勇凭借水利人的审慎与智慧,坚定地秉持着 “企业要先做强再做大” 的理念,引领蓝天绿野稳步前行。提及创业,周勇形容其如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贵在坚持。他感恩于两位前辈的深刻影响,一位警示“鸡蛋莫放一个篮子”,促使公司 2019 年开启多元化转型;另一位传授的“长远规划、稳扎稳打、韬光养晦、后继有人”的 16 字箴言,更是成为公司管理的准则,时刻指引着团队前进的方向。
这些理念贯穿于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周勇展望,未来十年,蓝天绿野将以成为全国范围内水利环保领域专业咨询设计的权威公司为目标,持续扩大业务版图,提升品牌知名度。为此,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水利环保双轮驱动战略,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承接大型和国家级重点项目,为决策单位和企业提供优质咨询服务。同时,加强与服务企业及项目所在地政府单位的互动,实现良性发展。此外,借助 AI 算法和大数据技术,整合十年来的技术沉淀与项目经验,建立专属资料库,为更多企业提供专业智库服务。
在人才发展方面,周勇计划在2025年招收20人,2026年上半年再招收10人,未来总招聘人数将超过30人。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以及向优秀企业学习,打造完善的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体系,为公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周勇说:“我们的使命是承担社会责任、守护蓝天绿野,愿景是成为水利、环保领域的权威顾问,用专业和责任绘就生态画卷。”这不仅是他的个人追求,更是蓝天绿野全体成员的共同信念。在周勇的带领下,蓝天绿野将继续砥砺前行,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扬帆起航,为水利环保事业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