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的哈密,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产业链整合为纽带,加快推进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通过风电规模化开发与储能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加速向““双碳””目标迈进。
4月12日,在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石头梅矿区西南部的华润三塘湖10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现场,技术员们正在对储能站储能电池舱、电池簇、电池模组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储能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华润三塘湖10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主要配套设施包含1座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250兆瓦—100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站,1座220千伏升压汇集站以及154台6.5兆瓦风电机组和40条集电线路等。储能站作为风力发电企业的配套设施之一,储能站具有平衡电网负荷,解决电力系统峰谷差异问题、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等作用,促进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华润三塘湖10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配套储能电站投资12.66亿元,其中后续改造的构网型储能项目总投资是1.33亿元。配置容量为250兆瓦—1000兆瓦时,电池容量按照4小时配置,电池组通过电芯、电池簇等经串并联组合为储能电池舱。全球首个百兆瓦时级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性能测试就是在该项目储能站完成的。华润三塘湖10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2024年完成发电量10.7亿千瓦时。今年计划完成发电量20.5亿千瓦时,其中,今年截至4月10日发电量5.33亿千瓦时。
截至目前,哈密市储能装机总规模已达103.56万千瓦,形成涵盖构网型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技术路线的储能矩阵,标志着我国西部重要新能源基地的储能产业进入规模化、多元化发展阶段。据测算,当前储能产业集群每年可促进120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消纳,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40万吨。
当天,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新兴产业园内,豫哈零碳产业平台孵化的浩辰星辉固态电池项目正以“哈密速度”推进建设。项目采用BIM技术实现施工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从开工到投产仅用6个月,较行业标准工期压缩40%,可年产2G瓦时固态电池,填补西北地区先进储能材料空白。项目预计9月厂房跟办公楼全线进行施工装修完毕,11月左右正式进行投产。
公司已与中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将新能源材料研发中心西迁,按照“研发在东部,转化在西部”的模式,带动电解液、隔膜等12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闭环,预计三年内可培育2000名本土技术工人。
哈密市创新建立的“项目管家”制度,为新能源产业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从项目的用地审批到施工许可,哈密市各级政府通过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等机制,将审批时限压缩60%。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行的“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节省前期投入超千万元。
目前哈密已建成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有全国第六大和西北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7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光伏产业项目在哈密落地,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足,动能绽放强劲,截至目前,哈密新能源总装机达到2295.85万千瓦,占比71.3%,居全疆第一。今年以来,哈密市聚焦打造千亿级电力新能源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实施一批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推动50万千瓦新型独立储能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完成御风、三峡等项目市场化并网,力争新能源装机突破37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