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热点

闽南理工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双碳”人才培养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5-03-24 浏览量:29

近年,学校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实践成果显著,以人才培养为“双碳”持续深入推进助力。闽南理工学院积极响应“双碳”目标,以服务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通过创新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协同、强化实践赋能等举措,破解双碳领域人才短缺瓶颈,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闽南理工学院副校长、研究员许书烟表示。

该校打破传统学科框架,开设“碳中和”“智建阿拉伯语”等微专业,构建“基础+专业+实践”三级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实现60%的毕业设计课题与产业需求直接对接。并与30余家企业建立“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成果共享”合作机制,企业技术骨干参与25%课程教学,专业教师每两年赴企业实践3个月,联合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目前累计培养双碳领域毕业生1000余名,留闽就业率达82%,企业评价“毕业生到岗即胜任核心岗位”,许书烟介绍说。

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许书烟称,学校以国家职业能力标准为纲,明确“碳排放管理员”“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等新岗位技能要求,构建实践导向培养体系。学生需完成至少2个企业减排项目方可毕业,近三年毕业生人均获得相关职业资格。教师团队通过校企合作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为填补行业人才缺口,学校还聚焦“碳中和”与“智建阿拉伯语”微专业建设。“碳中和专业学生需掌握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评估等核心技能,并独立提出减排方案;智建阿拉伯语专业作为省内唯一阿语本科培养项目,打造‘阿语+英语+商务’复合型人才,35%毕业生参与一带一路项目,获企业带技术推动项目的良好评价”。许书烟说。

教学改革方面,该校推行“项目导向式教学”,学生团队需用1年周期完成从碳排放核算到减排方案设计的全流程项目,并试点“双导师制”指导毕业设计。同时,开设《低碳材料与结构设计》等跨专业课程,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许书烟认为,未来高校在落实“双碳”目标中将发挥四方面核心作用:通过开设双碳领域专业课程、深化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同时加强能源、环境、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复合型人才;聚焦建筑节能、清洁能源等关键技术研发,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依托低碳校园建设示范项目,为政府与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及减排技术支持,推动全社会绿色转型;通过培养精通国际规则的双碳人才,服务“一带一路”绿色合作。高校将以教育之力扛起“双碳”使命,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