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双控和碳双控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它们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由山东省创新战略研究院与大众日报·大众新媒体大平台联合主办的“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海右论道智库沙龙上,山东省智库决策咨询专家、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指出,要兼顾碳达峰和经济增长,推动企业绿色健康发展,确保碳达峰目标与强省目标相协调,并就山东如何在2029年实现碳达峰提出了具体建议。
周勇指出,能耗双控和碳双控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它们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从2005年起,我国实施能源消费强度控制以应对能源需求与环保挑战,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2015年,“十三五”规划加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形成能耗双控机制。2025年前,我国将完善能源与碳排放双控体系,并在“十五五”期间实现碳达峰,逐步以碳排放控制为主,最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山东作为全国第一碳排放大省和第一能源大省,应在2029年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这不仅有利于山东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全国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平衡碳达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周勇表示,碳达峰实际上是万元GDP碳排放强度的下降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平衡。当经济增长速度小于万元GDP的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时,才会出现峰值。数据都显示,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越来越慢,预示着碳达峰后经济增速也会很慢。国际经验表明,达峰后,经济往往会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换言之,经济增长遇到持续危机的影响,其前一年往往是碳达峰的可能年份。国内有的省份早已达峰,也是因为经济增速大跳水所致。这种被动的碳达峰,并非我们的追求。当然,碳达峰与经济增长并不是一对矛盾体,也可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伙伴。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目标,主动掌控碳达峰相关措施的节奏,避免拍脑袋决策造成的被动提前达峰,山东可以在实现碳达峰的同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2035年现代化强省的目标。
为了确保碳达峰目标与2035年强省目标的协同,周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减少行政干预,增加市场手段,市场手段可以更有效地激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其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第三,合理安排产能退出时间表,以减少对经济的冲击。第四,平稳有序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第五,合理控制两高产业新增产能,对于必要的两高产业,应采取激励创新和鼓励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政策,让其按照市场规律实现转型。第六,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山东应保持政策的弹性,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确保企业能够正常发展,这样才能有峰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