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大力补贴,绿色能源产品随之享有巨大优势,令西方国家急于抵制。
2017年,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入主白宫。作为“美国优先”政策的一部分,特朗普就任伊始就对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调查。一年后,他对中国的大量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这一行为惹恼贸易伙伴并招致报复性关税。人们原本以为在经历特朗普时期关税战和推特外交闹剧之后,拜登上台会使贸易问题有所缓和,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现任政府对华态度仍旧强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近期刚刚敲定对中国一系列商品新征关税的计划,基本上采用了5月首次提出的加税方案。
新征关税主要针对战略产品类别,包括电动汽车、电池、光伏电池、半导体和关键矿产。最终关税结构涵盖14个产品类别下的数千种商品,首批关税将于9月27日生效,其余将在未来两年内逐步实施。而且,这些关税的惩罚性程度与特朗普时代相当: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对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征收25%的关税;对光伏太阳能电池征收50%的关税。同时,对中国制造的半导体征收的50%关税将于2025年生效。
但美国并非唯一采取此类措施的国家。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目前正在决定是否对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一年前,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启动了反补贴调查,最终建议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8%至35%的关税。7月15日举行的一次非正式投票显示,代表欧盟62.5%人口的国家支持征收关税,这意味着最终投票结果很可能通过关税。虽然这些关税可能为大众汽车(Volkswagen)或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等公司争取时间进行调整,但它们可能使贸易战升级,中国已对部分欧洲商品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
中国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龙头
中国绿色能源公司抢占市场份额之际,西方竞争对手对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表示强烈抗议。据《日本经济新闻》(Nikkei)分析,2023年,在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71个产品及服务类别中,前五大供应商在21个类别中的市场份额同比有所增加,主要是抢占了美国和欧洲公司的市场份额。在光伏面板领域,全球前五大供应商都是中国公司,合计市场份额增加了7.5个百分点,达到59.3%。
在风能领域,前五名里中国公司占据四席,是2022年的两倍,合计市场份额在一年内几乎翻了一番,达到44.2%。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金风科技(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排名第二,去年超过欧洲行业领导者维斯塔斯风能系统公司(Vestas Wind Systems),位居第一。去年,金风科技的全球市场份额增加到13.9%,而维斯塔斯的市场份额从14%下降到10.5%。在电动汽车领域,作为全球第二大制造商的中国公司比亚迪(BYD),将其全球市场份额提高到14.7%,接近特斯拉的18.3%。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时指出,中国对能源和其他公司的国家支持正在引发产能过剩并扭曲全球市场。
耶伦在佐治亚州诺克罗斯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我打算在访问中国时与他们讨论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确保他们了解这种倾销行为对美国以及我们许多最亲密盟友的负面影响。”
她补充道:“我认为产能过剩不仅危及美国工人和企业,也会影响全球经济,尤其不利于中国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国在本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也承认了这一点。”
耶伦在访问乔治亚州期间参观了一家重新开工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厂后发表了上述言论,该工厂在与中国工厂的激烈竞争中于2017年关闭。然而,得益于《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2022 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太阳能和清洁能源的税收抵免,该工厂已重新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