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江门“高质量”| 新科技让传统产业抢占制高点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5-02-11 浏览量:35

利用二氧化碳给农业增产、利用超算技术缩短摩托车发动机外壳设计时间……记者近日参加江门市举办的“新春走基层 高质量发展看江门”媒体采风行活动时了解到,近年来,江门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工程,将科技创新与产业提升结合,让传统产业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

走进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徐明引导记者了解“双碳”前沿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情况。

据悉,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由江门“双碳”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建设,是首个“双碳”领域的粤港联合实验室,主要开展碳计量与碳资源利用、新型高效光伏、碳政策与碳经济等方向研究,推动“双碳”前沿技术研发及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采访期间,智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徐明介绍,该项技术通过精准控制二氧化碳浓度,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同时带动二氧化碳捕集、储运、传感器等相关产业发展,预计每年可消耗二氧化碳5亿—10亿吨,带动二氧化碳捕集行业产值3500亿—7000亿元/年、二氧化碳储运行业年产值约3000亿元、各类传感器价值上千亿元。该项技术能服务于农产品交易、产品溯源、农产品安全检测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可以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变废为宝’,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还能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徐明说。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广东、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推广应用。

江门是珠三角农业大市,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现代农业属于江门产业“四梁八柱”之一,其中陈皮更是特色优势农业。上述技术在江门应用前景广阔。据悉,智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已在江门的新会茶枝柑、杜阮凉瓜等产业进行试点示范。徐明透露:“我们用茶枝柑在新会区已经做了一年的实验,其中一部分茶枝柑使用了智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另一部分没有使用。实验结果显示,使用智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的茶枝柑实现柑皮增产31%,柑果增产26%,陈皮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在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门产研院”),院长林展江详细介绍了科研成果与产业结合的情况。

摩托车产业是江门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产业发展遇到不少难点堵点。研究院的多项研发成果,正好给出解决方案。

如超算技术在摩托车部件设计上的应用:“以摩托车发动机外壳设计为例,在过去,都是先画图纸,做一个模具出来,再反复试验和修改,整个过程需要好几个月。但现在图纸一出来,只要用超算仿真分析软件计算,就可以发现哪个地方设计得不对,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研发设计周期。”

此外,微孔技术的应用也让摩托车减震设备的寿命延长:“我们通过应用微孔技术工艺,大大降低了传统减震器的摩擦系数,让里面的密封圈不那么容易被磨损,降低漏油几率。”

林展江介绍,近年来,江门产研院聚焦生物医药、金属新材料等产业,率先组建两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23家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并有针对性地引进75名博士、组成技术团队,聚集各方力量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其中,江门产研院联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在江门设立分中心,在摩托车、船舶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超算技术,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和整体创新能力。

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包括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江门市科技局副局长董应虎介绍,近年来,江门市科技局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纵深推进“科技引领”工程,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接下来,该局将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揭榜挂帅”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邑科汇”成果对接等,加强高质量技术供给,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