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呼唤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湖北省鄂州的谢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成为了“双碳”目标下的创新典范。位于梁子湖畔的这一项目,不仅展现出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共生共荣的可能性,更为绿色电力的未来发展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每年4月,世界爱鸟日与世界环境日的交汇之际,谢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如同一道闪耀的风景线,示范了如何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合生态保护理念。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目标,不再是梦想,而是这一工程落地生根的真实写照。 在距离施工现场仅500米的湖面上,栖息着全球仅剩的不足千只青头潜鸭。当地电力公司在发现这一珍稀物种栖息地后,迅速启动了生态响应机制,通过重新调整线路规划,将原有路线向外移动0.5公里,以为鸟类留出缓冲地带,这一举动彰显了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
在建设过程中,他们还实施了生态监测,并引入了低噪音设备和废料管控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鸟类繁殖活动的干扰。这可谓是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一次尝试,践行了“建设避让+动态保护”的创新模式,真正做到了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谢埠110千伏变电站的施工现场,不同于传统的建设模式,采用了全省首创的正交斜放装配式格栅筏板主变基础,像拼图一样精确地组合在一起。通过预制舱体、钢结构全栓接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建筑的集成化水平,施工现场减少了70%的建筑垃圾、90%的扬尘,实现了“零焊接、零涂刷、少湿作业”的绿色建造标准。更值得一提的是,主变针对环境友好改进,采用了植物油绝缘技术以及SF6/N2混合气体,这不仅有效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更契合了“减污降碳”的全球呼声,将变电站打造成真正的“绿色电力转换器”。
随着武鄂同城化的推进,梁子湖的生态旅游业持续升温,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便显得尤为突出。而谢埠工程的顺利完工,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结构双电源供电格局,预计将为12万居民及52家重点企业的用电需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根据规划,新建的谢埠110千伏变电站,还将支持周边集中式光伏接入,更加推动“光伏+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极大地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降低因燃煤等造成的有害气体排放,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这座“会呼吸”的输变电工程中,电流与鸟鸣交汇,钢铁与山水交融,展现出绿色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这不仅是对美丽生态的坚守,也是对自主创新的坚定信念。电力供给不仅代表着经济发展,更承载着对环境的承诺。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谢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是探索绿色电网未来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向世界发出了强烈的信号:绿电不仅是自然的对立面,而是因地制宜、共生共荣的必由之路。头顶碧空、脚踩沃土,这就是“双碳”时代下最美的风景与坚实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