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充电量同比增29.48%
2月5日,从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了解到,2025年春节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公路充电量大幅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三成。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服务充电量达到1.8亿千瓦时,日均充电量达225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5.26%。其中,高速公路充电量达到57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71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9.48%。其中,2月3日也就是正月初六,高速公路充电量达890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从高速公路看,充电量最多的三条高速公路分别是:沈海高速、长深高速和京沪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充电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43%和19%。
从地理区域看,春节期间,新能源汽车高速公路充电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其中,江苏省高速公路充电量812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35%。浙江省高速公路充电量792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44%,安徽省高速公路充电量699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33%。
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虚拟电厂开建
1月14日,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居民虚拟电厂在江苏启动建设,旨在将省内海量居民家中的大功率智能电器整合进云端虚拟能量池,配合新能源发电特性开展灵活调配,助力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此次开建的虚拟电厂,依托江苏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将空调、热水器等分散的家用电器聚合在虚拟能量池中。在新能源满发或不足期间,特别是夏冬季用电高峰期,居民可通过能量池的邀约,主动参与错峰、避峰用电。
据电力部门测算,空调每变化1℃,能够调节负荷约0.06千瓦。聚沙成塔,江苏近4300万居民空调都调节1℃,就可以让出近260万千瓦电能。
此前,国网江苏电力已经在徐州等地开展系统试点,2024年夏季至今,已经分批次邀请超过100万户居民参与调节,高峰期让出的电量超过50万千瓦。虚拟电厂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江苏范围内仅在线居民智能电器设备就超700万台,潜在可调节负荷资源达900万千瓦。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稳步推进,2024年10月底,江苏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煤电,成为江苏第一大电源。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周报】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20250205-20250207
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92.93元/吨,最低价92.93元/吨,收盘价较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0.54%。
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0,000吨,成交额930,000.00元;本周无大宗协议交易。
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0,000吨,总成交额930,000.00元。
2025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2,001,569吨,成交额183,258,217.14元。
截至2025年2月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32,270,233吨,累计成交额43,215,985,320.65元。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创新分析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进行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部署。当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以当前电力系统为基础,先立后破,逐步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电源的新型电力系统,这必然涉及大量、复杂的资源配置问题。
不管是从新型电力系统的特性看,还是从中国当前的电力体制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都需要市场机制创新,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基于激励相容的市场设计和有针对性的政府政策相结合,做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统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多方联动:
破解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难题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辆和268辆,分别同比下降76.7%与82.3%;2024年全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分别为5548辆和5405辆,同比减少10.4%和12.6%,自2021年起保持的燃料电池汽车全年累计产销同比增长的态势就此中断。
近年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因零排放、高效能等优势,被业界普遍看好,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在业内人士看来,加强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降低成本将是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技术难题的突破以及更多利好政策出台,氢燃料电池车未来有望加快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