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安徽省以GDP增速6.2%的亮眼表现,交出了近三年最强劲的“经济答卷”。这份“成绩单”中,安徽如何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本文将透过数据拆解安徽经济跃升的密码,并阐明安徽面临的内外部挑战。
01
区域竞速:安徽经济多项指标排名靠前2025年一季度安徽地区生产总值达122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较2024年全年实际GDP增速提升0.4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好水平。从区域排名比较来看,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已有数据的八省市当中,安徽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排名第二、仅次于湖北(6.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排名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则勇夺八省市第一名。
表 1 长三角及中部地区各省市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4月24日,来源为各省统计局,山西省暂未发布)
从GDP总量差距来看,安徽一季度GDP总量仍位列全国第11,与前一名湖南的差距为491亿元,同比缩小了153亿元。安徽一季度GDP增量为971.40亿元,较湖南(763.96亿元)高出200余亿元。如果安徽仍能保持0.8-1.0个百分点的增速优势,那么有望在2025年加速拉近与湖南的GDP。
图1 安徽、湖南一季度2024-2025年GDP总量及差距对比
02
动能解码:“产业+投资+消费”三大引擎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壮大是安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以汽车产业为例,全国汽车产业格局正悄然生变,今年一季度安徽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76.17万辆、37.92万辆,高居全国第一,超过了长期位列全国榜首的广东省。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其中固然有汽车产量统计方法调整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安徽将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前瞻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构建以合肥、芜湖双核驱动,滁州、淮南、马鞍山、安庆、蚌埠、六安等地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产业链覆盖整车、三电、智能驾驶全链条,充分释放“7家头部整车企业+2800余家零部件企业”的产业规模效应。当前,安徽汽车产业质量效益正在加快提升,细分赛道领军企业持续涌现,一季度全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达31.7%,汽车行业上市企业多至27家。
表 2 2025年一季度全国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十强省”安徽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提速充分体现在了一季度“成绩单”之中
如一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0.9个百分点,超过江苏、浙江等地,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近三成。一季度全省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新三样”产品出口172.7亿元,同比猛增58.3%,有力支撑了安徽“外贸开门红”。
图 3 2025年一季度五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扩大有效投资是宏观经济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
2025年4月8日,《安徽省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安徽连续第二年以系统性政策推动投资结构优化,提出全年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速超10%,完成6000亿重点项目投资,体现出安徽从“量的扩大”到“质的提升”的投资逻辑升维。“十四五”以来,安徽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7.8%、21.2%,分别高于全国7.1个、12.9个百分点,分别位居全国第5、第2。在安徽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第一批)的1581个项目中,制造业项目约720个、占比达45.6%,其中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产业项目均超百个,绿色食品、生命健康、光伏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项目超过50个。可见高质量、高效益投资将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升级基础、激活安徽经济跨越升级动能。
图 4 2025年安徽重点项目清单(第一批)项目领域分布如果说产业和投资体现了安徽经济的“硬实力”,那么消费则是其“活力引擎”
一季度安徽消费市场火力全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9位。消费市场持续回升的背后是“两重两新”工作的发力见效,带动汽车、家电、3C等商品销售持续向好,例如一季度安徽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计算机、通讯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均实现亮眼增长。服务消费层面,全省多地发放专用消费券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叠加节假日因素,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团体旅游、景点门票、文化演出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3.6%、18.3%和47.2%
图5 2025年一季度安徽商品销售增长情况
03
未来挑战:接下来应重点关注哪些因素一季度取得的优异成绩固然让人欣喜,但“成绩单”背后的一些关键因素依然值得我们冷静思考。物价指数、居民增收、开放型经济将成为接下来的重点关注对象。首先,安徽当前CPI基本平稳、但PPI仍持续承压。一季度安徽CPI同比持平,相较浙江(下降0.2%)、江苏(下降0.4%)保持稳定。自2024年以来,安徽CPI呈现“逐季回升”态势,那么伴随着二季度宏观政策的加力实施、企业和居民整体预期的改善,CPI有望在当前基础上实现逐季温和回升。同时,一季度安徽PPI同比下降2.4%,降幅已连续5个季度收窄,但当前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制造价格仍处在下降通道¹,这将对安徽新兴产业提质生效和企业发展内生动力造成一定压力。
图 6 安徽近5个季度CPI和PPI变化趋势其次,安徽居民收入水平虽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自2024年Q2以来,安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连续4个季度“跑输”同期GDP增速。横向对比来看,2025年一季度,相较全国平均水平和沪苏浙地区,安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优势已明显缩小,考虑安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基数不高”、与沪苏浙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因而收入增速优势的缩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安徽实现居民持续增收的内在压力。接下来安徽应聚焦四大项收入的全面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居民可支配收入追赶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图 7 安徽近5个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速变化
表 3 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情况
开放型经济的“韧性程度”则是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冲击下的“试金石”。中美贸易关税战对经济的冲击将在二季度之后逐步体现。根据专家估算²,面临极端关税情境,中国出口受到的冲击规模预计稳定在1.2-1.3万亿元,对中国总出口的影响约为5个百分点。同时外需变化会连带影响就业、消费等多方面因素,产生“乘数效应”。如果考虑到外需的乘数效应,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约为2万亿元,占GDP比重约1.5个百分点。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安徽需要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韧性,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2025年一季度的经济答卷勾勒出安徽从传统制造大省向新质生产力高地跃迁的清晰路径,但PPI持续承压、居民增收动能趋缓、外部贸易壁垒隐现等挑战,仍考验着安徽经济韧性水平。面向未来,安徽需持续以“产业创新升级、投资提质提效、消费需求释放”为支撑,将“追赶者”势能转化为“领跑者”效能,以发展路径的确定性破局不确定性时代的重重挑战。
备注:
[1] 全国2025年一季度光伏设备及电子元器件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4.9%、6.2%和2.2%,降幅比上年四季度分别收窄8.8、3.6和1.5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 资料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Z16NaZVzr1qnQ3jNP3cvdw